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因为持有至到期初始计量可能是折价或者溢价,说明实际利率不等于票面利率,所以应该还原本质,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所以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1,无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要涉及摊余成本,说的就是债券投资,不包括权益投资。不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的债权投资,虽然用到摊余成本,但后续计量要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
2,所谓摊余成本,白话点讲,就是摊出多余的利益或损失后的成本,由于购买债券有可能多花钱,也有可能少花钱,也有可能花的钱和面值一样,所以为了准确反映实际利率,而采用摊余成本:
比如:
1.面值1000,票面利率55%,5年期,花了1000,那么实际利率也是5%,这时每一期的摊余成本都是一样;
2.面值1000,票面利率5%,5年期,花了1200,这时多花钱了,那么相对以后能获得的利息而言,本来花1000,可以得到50 * 5 =250元的利息,但现在多花了200,相当于花1200去得到250元的利息,那么与票面5%的利率相比,实际利率就没有那么多了;
3.如果少花钱,实际利率就多了。
3,折现就是为了求出将来可以得到的本息(承以上,1000+250=1250元),相对于今天投入的钱(比如多投了200元),计算出实际的利率。
存出投资款应在什么科目核算?
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
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的资金,应按照实际划出的金额,借记“存出投资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购买股票、债券等时,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贷记“存出投资款”科目。财务处理:
1、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贷:银行存款2、购买股票、债券等时借:短期投资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债券投资应如何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按取得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期,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科目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借应收利息,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贷,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金融资产都包括哪些内容?
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如:企业的外汇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入投资款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待售鸡蛋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购入小鸡当然是计入固定资产,2。
待售鸡蛋计入库存商品;3,购入蛋盒看是否单独计量,是不是随产品一起销售,如果随产品一起销售不单独计量,则计入销售费用;如果单独计量的话,应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