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合理的减少增值税,怎么税务筹划降低税负率?
《梅梅谈税》专注于企业税务筹划!助力企业合理、合规、合法进行节税税收筹划!
企业大量的缺进项票?造成企业利润虚高,税负很重,如何合规税务筹划,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小编以贸易类企业举例进行说明,其他行业企业也是同理
1、先梳理造成缺进项票的原因,从源头问题加以解决
正常来讲贸易类企业需要购买产品,然后再抬高价格卖出,中间赚取差额利润,一般来讲贸易类的上游供应商再给贸易企业供应产品的时候,都应该足额开具进项票,用于贸易类企业政策的抵扣。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贸易类企业除了一些大型的上游供应商会足额开具进项票给贸易企业以外,一些小型的上游供应商,以及一些个人供应商,为了不缴税,或者少缴税,不愿意开具发票。这就造成了贸易类企业进项大量欠缺,利润虚高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贸易类企业在选择上游供应商的时候,就应该严格筛选供应商,对于一些不能足额开具进项票的上游供应商,坚决不开展业务的往来!哪怕价格方面有优势,也一样要找一些能足额开具进项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与往来。
2、拆分公司,让公司享受一些针对小微企业的税优政策。
贸易企业的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3% 增值税税率为全行业最高,但是如果拆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就可以享受小规模的增值税税率:3% 节省:10%的增值税税金的支出。而且拆分为小规模纳税人以后除了可以享受增值税的较低税率以外,还可以享受针对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3、将贸易类企业设立到针对贸易类企业有产业扶持优惠的税优园区。
比如小编平台对接的某税优园区为例,注册到当地园区的贸易类企业,可以享受高额的产业扶持奖励。
①、增值税部分奖励扶持贸易企业:70%-90%
②、企业所得税部分奖励扶持贸易企业:70%-90%
③、个人所得税部分奖励扶持贸易企业:70%-90%
④、分红税部分奖励扶持贸易企业:70%-90%
贸易类产业税优园区,针对贸易类企业的奖励扶持政策稳定,兑现及时。贸易类企业入驻园区以后,当月纳税,次月奖励扶持兑现到账。
通过享受贸易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可以有效合规的解决贸易类企业缺进项票问题对于贸易类企业的影响。
版权声明:文章转自《梅梅谈税》公众号,税务筹划、合规节税请移步《梅梅谈税》!
2018年5月1日?
感谢邀请!
这个实际是上税率降低带来的合同价格签订问题,增值税属于价外税,采取销售额和税额分别核算的模式,增值税税负是一个不断向下游环节传递的过程,最终的承担者实际上是最后的环节。所以降低税率后,对企业的价格与决策影响主要有:1、企业销售商品和采购商品都要讲降价,那么如何确定价格去签订合同呢?
这个里面有个原则就是销售额(不含税收入)不能降低,采购成本(不含税成本)不能增加。
比如原对外销售产品定价117元=销售收入100元+增值税17元 现改为“116元=销售收入100元+增值税16元,如果再考虑到税率降低后随增值税征收的地方附加税费减少对利润的变化就更好了。
2、目前正在执行的合同如果需要调整,如何处理?
首先,合同双方要通过谈判或商谈达成共识,最好约定不含税采购成本不变、不含税销售收入不变,在此基础上进行税率换算,然后签订补充合同,以免产生争议。其次,按照“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定税率是关键,如果纳税义务发生在5月1日之前,那么就必须按17%或11%开票缴税,发生在5月1日之后就按16%或10%开票缴税,以免产生涉税风险!
希望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更多问题请关注交流讨论,谢谢!那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成交价格如何确定才合理?
4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由16调整为13,10调整为9,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要求降价的声音。那企业到底应不应该降价呢?
降税3%自然不是降价3%这么简单的。
一、降税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这涉及价格与增值税的本质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其实都是含税的价格。
比如一个水杯,卖116元,其实他是100元的价格+16元的增值税。这样说,税率调整后就应该降价呀,变成100元的价格+13元的增值税。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
举例说明:
A工厂从M企业采购原料50元生产水杯,80元卖给B超市,B超市将水杯100元卖给顾客。(价格均不含税)
M企业缴纳增值税50*16%=8;
A工厂缴纳增值税80*16%-50*16%=4.8;
B超市缴纳增值税100*16%-80*16%=3.2;
一共缴纳增值税8+4.8+3.2=16,正好是100*16%,最终含在了顾客购买的价格内。
如果税率调整16变13,M企业、A工厂、B超市的不含税价格均不变,那么增值税就变成了6.5+3.9+2.6=13。
按理说,国家少收的这3元增值税最终应该由消费者享受,商品价格降低,各中间环节的利润是不变的,只是企业少交的税款让现金流增加了。
但是,实际情况是每个行业的产业链都非常复杂,每个环节不可能都同步调整,这就会阻断税收红利流向消费者。如果某个中间环节含税价格不降低,那么他就会节流一部分税收红利。因此,现状是大家都不愿意降价。
二、成交价如何确定,才更有利呢?这就不单单是税率调整的问题,跟企业的议价能力有关。
大企业hold的住,有话语权,小企业没有话语权想保留业务就只能忍气降价,把税收红利拱手相让。
总体而言,降税率前,签订合同,销售方应以签含税价合同为好!购买方以签订不含税价税为好!
多交增值税跨年如何处理?
税务上不能自行抵扣或调减,必须经税务同意。可以向税务申请。如果税务不同意也不能自己处理,税务是自行申报的,申报多了就只能认倒霉。今年可以少记这部分收入,从纳税角度说,并不是多缴纳了,只是时间上前移了(本应今年缴纳的去年交了)。从会计上可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调整你去年的错账。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同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扩展资料:会计分录层析法: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内帐怎么做增值税处理?
楼主:增值税业务的正规做法,也就是你理解的外账的做法。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税负,经常有不交税的材料采购、销售,并且最终按外账应交的增值税与内账核算的不符。
而最大的问题是内账的阅读者老板或企业投资人,对增值税的账务处理看不懂,
因此,建议内账处理时,不管是含税不含税,进项全部计入采购成本,销项全部计为收入,不设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月末,根据外账应交的增值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简单总结,就是将在内账里,将增值税视同营业税做账务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