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国家税务总局官网,高考750分和7500W你会选哪一个?
你知道拥有7500万是什么概念吗?就算存银行,每年都能拿到258.75万利息,这么多钱还不够你花吗?
然而很多人却选择了“高考750分”,这又是为什么?难不成每年258万的利息不香吗?其实还真不是这么一回事,下文我将用“富二代亲戚的败家故事”(真实)来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7500万人民币存银行,每年能有多少钱?咱们老百姓讲究一个“稳”字,所以在拥有7500万的情况下,不乱花钱,也不显摆,若无其事的存进银行。
如果以国有银行0.3%的活期计算,每年收入22.5万,每月收入1.875万,普通过日子的话,这笔钱即便放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也够花了。
如果以国有银行一年1.95%定期计算,每年收入146.25万,每月收入12.1875万,一年后拿着146.25万买辆跑车开开。
如果以国有银行两年2.25%定期计算,每年收入168.75万,每月收入14.0625万。
如果以国有银行三年2.75定期计算,每年收入206.25万,每月收入17.1875万。
如果以银行大额存单3.45%计算,每年收入258.75万,每月收入21.5625万。
如果选择小一些的银行,存款利息还能更高,而且在一个银行存7500万,将会享受到顶级VIP服务。
一旦在国有银行存款超过600万,就会有专门的客户经理一对一贴心服务,去银行办理业务直接给客户经理发个消息,剩下的都由专人安排,要知道咱们可是存的7500万巨款,这种待遇只会更好。
存款的大量积分,可以兑换大米、油、棉等生活用品,当然,哪怕你不主动兑换,银行都会给你送过来,每到端午、中秋、春节、生日等节假日,银行也会准备一份贴心的礼物,没空甚至可以让银行人员送过来。
每年杨梅、枇杷、水蜜桃、翠梨等时令水果,也会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银行有一个巨大的礼品库,里面基本包含衣食住行,所以咱们只要存7500万银行,就算抛开利息,只拿礼品就足够生活了。
再来看看利息,7500万人民币从“存一年定期”到“大额存单”,每年利息高达168.75万~258.75万,真是躺着靠利息就能成为百万富翁。
高考750分和拥有7500万你会选哪一个?瞬间拥有7500万的确很诱人,但同时也很危险,给大家说个真实案例,我亲戚是镇上有名的富二代,暂且叫他张三,父亲搞工程,母亲做生意,资产起码5000万以上。
张三从小就是乖孩子,读书成绩相当优异,在父母的引导下,张三成功考上了211大学,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工程类专业,毕业后回到镇上,一时间风头无两,大家都在说张三的成就必定超过他父母。
结果初出茅庐的张三就被“盯”上了,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普通人总共也没几个钱,所以周围的朋友大多也是普普通通,但据我了解,如果你越有钱,被人“盯”上的概率就越大。
很快,张三身边就出现了一批“好友”,起初还很正常,普通聚餐吃烧烤,但随着友谊越来越深厚,这批所谓的好友(统称李四)开始给张三下套。
李四先带张三去酒吧KTV,再去打高尔夫等,总之就是不断吃喝玩乐,当然,李四也开着豪车,后来李四就提议,大概意识是“咱们都是年轻人,家里有钱有人脉,应该自己创业,努力超过父母一辈”。
张三听后觉得没错,于是跟李四合伙搞轰趴民宿,把农村老房子推掉后重新造,重新装修等等,结果可想而知,李四卷走了张三的800万现金,后来才发现,李四的阔绰全是装的,豪车也是租的。
又过了几年,张三结婚后,娶了个貌美如花的妻子,结果又被好友王五带进坑里去了,这次不止800万,因为王五带着张三玩网络赌博,几年下来输掉了2000多万,后来才知道,王五就是个拖。
这事还没完,明面上张三败掉了2800万,实则更多,因为前不久,他还问我借3500块钱?这大概率说明张三还在偷偷赌博,一旦有了赌博的瘾,想要完全戒掉就很难了。
这个事情始终在说明一点,有钱人身边总会出现“牛鬼蛇神”,他们会盯着你的钱,而普通人的自控力更差。
当普通人得到7500万巨款后,虽然嘴上说能把控,全部存起来,实则因为“人性”,绝大多数都会迷失本性。
这就好比“屠龙勇士”的故事,少年为了保护村庄去屠杀恶龙,看到满地的金银财宝,屠龙少年最终也变成了恶龙。
7500万这笔钱,可能只要一个“坑”就没了,最后我们又变成了普通人,或许更糟糕,因为见识到了7500万的“人生风景”,再次回落到月薪3000~5000的生活,我们的心理状态会更差,甚至会因接受不了现实而做出某些极端的事,这不是夸大之词。
但是高考750分就完全不一样,高考主要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为政治、历史、地理,理科为物理、化学、生物。
750分是什么概念?这是满分!
数学满分,或许有人可以做到,但你要知道,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而语文的阅读理解和作文是最容易丢分的地方。
阅读理解没有标准答案,作文也是如此,而作文不仅要求中心明确,还要语句通顺、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要想拿高分,还得写出优美的辞藻,所以即便是高手中的高手,语文被扣10分以上都纯属正常。
在过去这么多年里,我国只有一位天才少女,以14岁的年龄参加高考,在没有任何附加分的情况下,收获750满分。
从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目不难看出,一个能在高考拿到750满分的考生,其知识储备、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必然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他能从书中体悟人生道理,知王朝兴衰更替,也能明白复杂的物理化学,这样的人很难有弱点,而且国内清华北大任君挑选,毕业后根本不用担心金钱问题。
哪怕有人刻意靠近想要骗他的钱,这人也能知黑白,明是非,在拥有巨额财产后能恪守本心,不骄不躁。
还有,当一个人的财产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更偏向于“数字”,所以7500万的价值跟5000万其实差不多,这是一个有钱人告诉我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高考750分”和“拥有7500万”之间,我更偏向于选择“高考750分”,在知善恶、明是非的情况下,还能靠自己卓越的能力,赚取不菲的收入,我更喜欢这样的人生。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运气;但是凭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凭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而造成的。——END——
在长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清朝自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开始实行“永不加赋”,雍正继位后又推行“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使民间赋税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大人民的负担就减轻了,因为除了上交给官府必不可少的赋税外,穷苦百姓还要承受地主的剥削以及不定时摊派的徭役等负担,所以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
清朝独特的赋税制度在确保官府和朝廷正常运转外通常有所结余,而对于军费、赈灾等计划外开支一般是通过结余的库存银及捐输等方法来实现的。那么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咸丰帝是如何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的呢?
首创厘金制度1851年,太平天国自广西金田发动起义,揭开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长达14年的农民运动。为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仅1851年军费开支就高达一千万两白银。虽然雍正帝驾崩时户部存银曾高达5千万两白银,但经过乾隆帝奢侈无度的挥霍,嘉庆帝镇压白莲教和天理教起义,尤其是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及赔款,库存银早已消耗殆尽,因此急需设法开源,以应付这场前所未有的农民运动。1853年9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半年后,江北大营左副都御使雷以缄采纳士子钱江提出的开源之道,在扬州仙女庙设局劝米商捐资助剿,按货物价值每两捐一厘,称为厘金。实际上就是收取商品流通税,厘金由此形成制度,扩大到所有流通商品,推行至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受战乱影响的省份,此后逐渐遍布全国。据统计,同治三年(1864年)收取的厘金高达一千三百六十万两之巨,而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五千多万两白银。一开始只收取米厘,后来又出现盐厘,茶厘,洋药厘,土药厘乃至最后的百货厘。收取厘金的机构叫厘局,遍布全国各水陆要冲,码头渡口,关隘桥梁,厘局收取的厘金不需要上交国库,但未遭战乱的省份要按朝廷指派,协饷给受战乱的省份,如广东每月协饷浙江十万两白银。而受战乱省份收取的厘金归督抚供养军队,镇压起义,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都是靠着厘金制度而存活。
大开捐输之门捐输又称捐纳,是清政府的一个临时性政策,其实就是花钱买官,对于出钱向国家作贡献的人,官府给予颁发委任状之类的名誉奖励。原来捐输的程序非常繁琐,价格高昂,并不是有钱就能弄到的,还要具有一定的关系和背景。咸丰年间,为了筹措庞大的军费开支,捐输进一步简化流程,价格上也大打折扣。吏部下方大量空白部照到各省粮台,一手交钱一手交“官”,跟现代去照相馆照快照一般,立等可取。不仅可以替自己捐,而且还可以替去世的亲属捐。中国人一向好面子,捐输后可以在墓碑上大书特书,过上一把“官瘾”,想想还真挺带劲的。官府对捐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捐输的方式也不再限于银钱,粮食米面,骡马驼驴,鸡鸭鱼肉都可以作价捐输。在太平天国活跃的江浙地区,还推行“以罚代捐”,这指得是那些曾替太平天国服务过或当过“伪官”的人,只要按官职大小缴纳捐输就可以免除“从逆”之罪。泛滥的捐输一年可创收近千万两白银,占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发行纸币1853年2月,清政府开始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规定官票即是实银,宝钞即是制钱(铜板)。朝廷拨付和收取的各种款项一半用纸币替代,由于全国各地拒绝执行,户部发行的纸币很快成为累赘,到同治元年基本废止,流通时间只有十年左右,这项措施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清政府还大量举债,向西方各大银行贷款。又开放东北,内蒙等“禁地”,允许缴纳钱财,领取通行证的人进入禁地从事生产和生活。此外,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纷至沓来,借捐、当捐、炮捐、油坊捐、饷捐、堤工捐、船捐、花捐,名目繁多,数不胜数。总而言之一句话,无所不用其极的敛财。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