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公积可以用于以下用途,为什么盈余公积有时在借方有时在贷方?
盈余公积属于是权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由于法定公益金与一般盈余公积(含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有不同的用途,企业应当分别进行明细核算.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
(一)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二)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经股东大会决议,用盈余公积派送新股,按派送新股计算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股票面值和派送新股总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
盈余公积的目的?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是企业的留存收益。但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分配,有较大的自主权。
企业如果当年实现了净利润,要按照顺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这两者的区别在于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是规定的,公司制企业按照10%的比例提取,累积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后者是由企业自行决定的,经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可以提取。
盈余公积主要是用于几个方面,包括: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扩大企业生产经营。
所有者权益各科目用途?
所有者权益科目包含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这些科目。
一、所有者权益是什么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权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清楚地说明了所有者权益实质上是一种剩余权益,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体现企业的产权关系。
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表达了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含义及计量方法,也表达了所有者权益的受偿顺序。
二、所有者权益包含哪些科目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这些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实收资本:指股东按约定投入到企业的资金、实物;
资本公积:股东无偿给企业的投入,不需要偿还,由全体股东共有;
盈余公积:属于企业的税后利润的积累;
本年利润:企业经营成果,等于收入减成本、费用;
利润分配:用来核算分红、企业留存。
三、所有者权益有哪些特征
1.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可长久使用的资金来源,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在清算时,所有者权益的清偿列在负债之后。
3.所有者权益的满足由企业实现的收益程度决定,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参与利润的分配。
盈余的资本公积属于?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
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规定比例10%从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按照《企业所得税》规定,以前年度亏损(5年内)可用税前利润弥补,从第六年起只能用第六年税后利润弥补。
2、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盈余公积定义?
盈余公积(Surplus reserve) :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旧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公司制企业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2006年新公司法仅规定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取消了所有关于“法定公益金”的规定。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规定比例10%从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中提取。按照《企业所得税》规定,以前年度亏损(5年内)可用税前利润弥补,从第六年起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
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在计算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或股本)或派送新股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