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跌价准备计提20%,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需要什么资料?
能证明存货跌价的资料,比如报价表等等。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①直接出售的存货:(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
可变现净值=自身的售价-自身的销售税费
②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
可变现净值=最终产品的售价-最终产品的销售税费-加工费用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影响财务报表的哪些内容啊?
如果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金额、未分配利润金额;影响损益表的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和本年利润
企业为什么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基于会计的谨慎性(不高估资产)原则进行的 在期末对存货的减值情况进行测试,如果账面价值低于预计可收回金额的时候计提,这样确保存货的账面价值不高估 计提之后,在报表导致存货金额降低,账面利润减少 在实际中,对于一般的企业不强制要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一般只有上市公司要求必须进行减值测试和计提
企业为什么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资产价值尽量接近现行市值;而不至于高估资产规模;当然,企业也会利用计提这些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
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提?
“材料成本差异”和“存货跌价准备”这两个科目都是属于资产类的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入库材料发生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超支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货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节约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月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超支差异,贷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节约差异。“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用来核算企业确认或转回的跌价准备。资产负债日,存贷发生减值的,按存贷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到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存贷跌价准备。给你举个例子,比如你购买了100元的存货,就是说你这个存货的成本是100,正常情况下,你是在把存货销售出去时,把这100的成本转到损益中去(即记入主营业务成本),现在你在某一期期末预计存货发生了减值20,这时候,你计提 20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这个处理实际上就是说,你提前把20的成本转到损益中去了(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因此,等到你销售存货的时候,就只应该再把剩下的80的成本转到损益中,怎么体现呢? 其实就是,先做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 贷:库存商品100 从这笔分录看,你前后合计,多转了20的成本到损益中,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来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备抵科目的意义),即做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 经过这笔分录后,这批存货的成本100,不多不少恰好全部转到损益中了。再看看“资产减值损失”,顾名思义,它反映的是资产发生减值时所形成的损失,因此只有在资产发生减值时(也就是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时)才用到,或者在某些资产价值回升时(转回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才用到。而你出售商品,与商品发生减值或减值回升是两码事,所以在出售存货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与资产减值损失没有关系。注意结转存货跌价准备与转回存货跌价准备意思是不一样的。提减值准备的时候一般在会计期末,参照你给的资料应该这样吧: 会计期末减值测试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32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200 出售的时候: 取得收入: 借:现金或者银行存款 702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102 结转成本,同时把跌价准备转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 3800 贷:库存商品 38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32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20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