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可以如何分类?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
一般来说,会计科目是设置帐户、处理帐务的依据。 会计科目分类: 一、资产类,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
二、负债类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
三、共同类如货币兑换(金融共用新增)、衍生工具(新增)、套期工具(新增)、被套期项目(新增)等
四、所有者权益类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新增)等
五、成本类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
六、损益类
会计要素要计入什么?
会计要素是会计六大要素计入会计科目大类
会计是会计要素的名称吗?
会计有六大要素,分别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科目就是对这六大要素的详细分类,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细分科目,每个科目都是一个独立的账户,会计科目是设置这些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是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
会计对象有什么?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一定要是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才是会计对象,即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贯穿于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即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会计对象即能够以倾向计量的企业经营活动,进一步具体划分,又分为会计要素,一共有六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但是会计核算又太笼统,就把会计要素继续进一步细化,就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有了借贷方向,金额,结构,就是会计账户。
1、会计对象就是要核算(做账)的内容
例如:公司签订了一份供销合同,签订合同不需要会计做账,就不是会计对象。但是公司销售一批5w的货物,收到货款并开具增票,收到货款银行存款增加了,形成收入,产生税要会计做账,这就是会计对象。
2、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
例如:上面说的销售一批5w的货物,货物已发出,收到货款并开具增票。这段内容是会计要核算的,哪些东西要核算?有银行存款增加,收入增加,销项税额增加,成本真加,存货减少。这么多要核算那怎么分类呢?那会计要素不就是分成了:资产类(如银行存款,存货),负债类(如应交税费),收入类(如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类(如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类,所有者权益类。
3、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化
例如:资产类的要素很多,具体有哪些,翻一翻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是会计对象吗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由于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因而会计并不能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即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损益类科目的会计要素?
不是资产类也不是负债类科目,它由收入类和费用类科目组成的损益类账户 企业损益类科目是指核算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科目,它具体包括: 主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当在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另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也属于损益类科目,但是,由于其核算的是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而不是当年的损益。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该科目余额,在期末不能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应当结转入利润分配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借贷登记方法:损益类账户得区分是“损”还是“益”,所谓“损”是指成本、费用、税金类;“益”是指各种收入、补贴、投资收益等,前者借方记录增加,后者贷方记录增加,期末,从反方向结转至“本年利润”后,各损益类科目期末无余额 损益类账户的定义 损益类账户是指那些与损益的计算直接相关的账户,主要是指那些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