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有哪些?
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
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算法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金融(专业词语汉语词语)
金融 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金融(FINANCE)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专业的说法是:实行从储蓄到投资的过程,狭义的可以理解为金融是动态的货币经济学。)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
如何区分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做题时,常常会遇见:某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或者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这两种核算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处理时比较容易混淆。在这里将这两种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了对比分析。
1.定义: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定义:
是指到期日固定、收回金额固定或可以确定、企业有明确的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在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
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出售或者重分类是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所引起。
2.初级计量的对比:
3.后续计量的对比(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债券期末计息时,仍应按照上述方法计提利息,只是如果发生公允价值变动,需要在计息后再做一笔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需要注意的是,可供出售金融债券的摊余成本≠账面价值,因为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不包含公允价值变动。
4.处置的对比:
5.例题:
2015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金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88.98万元(其中包括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5年1月1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不考虑减值损失等因素。
(1)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2)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答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