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为什么反映不了企业增长能力?
一、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状况,但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增长能力。
企业的增长能力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潜力和发展速度,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等。
利润表只能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等。虽然利润表中的利润额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它并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增长能力。
要评估企业的增长能力,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状况等。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增长潜力。
因此,利润表只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一部分,它不能单独反映企业的增长能力,需要结合其他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二、其实在利润表中,有很多指标都可以看出一家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但是利润反应的是经营能力,反应不了企业增长能力
三、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利润总额,没有反映企业的资金流量和资产,不能反映企业的增长能力。
四、利润表只反映一个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增长能力是要有对比的,也就是说至少有两个经营期间做对比。指标比如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
五、利润表只是反映收入与成本控制得好坏,总产值才能体现企业规模和增长能力。
利润表分析的主体是什么?
一、利润表分析的主体是正表
利润表一般分为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的表首部分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
正表部分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二、利润表分析是分析企业如何组织收入、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实现盈利的能力,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收支结构和业务结构分析,分析与评价各专业业绩成长对公司总体效益的贡献,以及不同分公司经营成果对公司总体盈利水平的贡献。
通过利润表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反映的盈利水平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更为关注,它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
利润表水平怎么计算?
一、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反映内容
利润表分项列显示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对外投资等所取得的各种收入以及与各种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损失并将收入与费用、损失加以对比结出当期的净利润。这一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损失进行对比,结出净利润的过程,会计上称为配比。其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业务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价,为考核经营效益和效果提供数据。比如分别列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并加以对比,得出主营业务利润,从而掌握一个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成果。配比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在利润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常,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主营业务利润。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
(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后得出。
(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后得出。
二、1、利润表是按照"收入一费用=利润"编制的,它反映的是一个期间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成果的变动。 2、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编制的,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会计主体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来源。同时,它也包括了利润表等式所反映的结果。由于等式"收入一费用=利润"的结果既会在利润表中反映,也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它门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等式"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表示,这一等式揭示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 3、资产负债与利润表最简单的关系就是利润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所列数字,等于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数字。除了这一简单的对等外,还有就是:由会计等式三可以看出,收入与成本费用之差利润并不是一个虚无的数字,它最终要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这也就是两个表之间深层次的联系。公司很多的经济业务不仅会影响到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也会影响到公司的利润表。比如公司将销售业务收入不记"主营业务收入"而记入公司的往来账项"应收账款"的贷方,这样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应收账款有贷方金额,同时隐瞒收入,使利润表净利润减少,未分配利润减少,就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
利润表纵向分析要求?
一、利润表纵向分析的要求重点是:在同一会计期间里,对不同企业间的数据及数据变动进行分析。
审查损益表,还要通过比较分析,把历年来,特别是近三年与利润有关的指标进行纵向比较,通过其比率升降来发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主要指标有: 毛利率 ;成本费用率;销售利润率等相关指标。
二、1、利润表横向分析的侧重点:在不同会计期间里,对同一企业的绝对金额和增减百分比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趋势。
2、利润表纵向分析的侧重点:在同一会计期间里,对不同企业间的数据及数据变动进行分析。
利润表质量分析怎么算?
一、1.利润表-分析盈利质量,也就是分析利润中到底有多少现金,如果现金低于30%以下,盈利质量是很差的,甚至根本就不是什么盈利。
(怎么衡量利润中的现金,可以用一个指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EBITDA,其中: EBITDA=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费用。)
2.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质量,也就是分析资产中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换个角度说,就是分析资产中到底有多少打扮成“资产”模样的“费用”。
3.现金流量表-分析自由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创造能力才是区分绩优与绩差企业最显著标志。也就是分析企业在保证自己为持续经营而进行必要投资的前提下,还有多少钱用于还本付息、为股东派发股利。
二、1.利润表的性质与作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二、营业利润形成过程的分析
1.营业收入的质量分析
市场运作越不规范,企业营业收入的发展前景越不确定。
2.费用的质量分析
分析增减变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还本付息的保障程度;财务风险程度;确定合理的筹资方案。
三、对利润结构的质量分析
1.利润表本身的质量
如果企业的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则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比同行业其他企业要差。
2.利得、损失、所得税费用项目
3.关注营业利润与投资收益各自带来现金流量的能力
营业收入与销售收现率两个指标联袂走高,通常意味着企业的销售环境和内部管理都处于非常良好的状况。
四、利润结果的质量分析
1.货币资金质量
2.商业债权质量
3.存货质量
4.固定资产质量
5.长期投资质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