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一、1. 概念不同。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2. 特点不同。起征点的特点是不到不征,达到全征,即起征点是开始征税的起点,超过了起征点,全额都要征税;而免征额的特点是不到不征,达到只对超过部分征收,即免征额是全部数额中可以免税的数额,如果数额小于免征额,则全额免税,而如果税额大于免征额,对超过免征额之后的部分征税。
3. 侧重点不同,起征点照顾的是
二、起征点和免征额是税收政策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税收征管中对于征税对象和免税条件的不同规定。
1. 起征点(Tax Threshold):
起征点是指税收征管中规定对一个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金额。当征税对象的金额达到或超过这个起征点时,对该征税对象征收规定的税收。如果征税对象的金额低于起征点,则可以免于征收该项税收。起征点通常是为了照顾低收入群体,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
2. 免征额(Tax Exemption):
免征额是指在税收征管中规定对一个征税对象给予的一定免税金额。在这个免税额度之内,对该征税对象不征收规定的税收。如果征税对象的金额超过了这个免征额,则仅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收规定的税收。免征额通常是为了鼓励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如鼓励慈善捐赠、节能环保等。
总的来说,起征点和免征额都是税收政策中的减免措施,但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有所不同。起征点针对的是征税对象的金额,免征额针对的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个人所得税3500是起征点还是免征额?
一、个税中的3500是免征额,不是起征点。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扣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2018年8月31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二、个税中的3500是免征额,不是起征点。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扣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起税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什么是免征额?
一、“免征额”是指“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数额”。2011年9月1日(含)之后的免征额是3500元。 例:你的月工资是5000元,缴纳社保、公积金共500元后的税前月工资是4500元,4500减去免征额3500元为1000元,这1000元要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出来的税额是30元,所以你这个月实际到手的月工资是:5000-500-30=4470元。
二、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免征额亦称“免税点”。税法规定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免征额的部分都不征税,仅就其余部分征税。 起税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起征点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免征额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同样的数额规定为起征点和规定为免征额,对那些收入在规定数额以下的人来说,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但对于收入超过规定数额的纳税人而言,其影响就截然不同了。
3、应用的领域不同 起征点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应用比较多,主要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个人。而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比较多,如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2011年9月1日起为35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或特权使用费所得为定额800元或定率为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