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现金流的6个数学公式?
一、1、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
二、不知道你要的是现金流量表的什么公式?比如,“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等等。
另外,“书上和实际中”的现金流量表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实务中的业务更加复杂,所以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也更加复杂。仅此而已。
关于补充问题。
对于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计算,不存在统一的计算公式,而是需要根据会计科目(包括总帐和明细分类账)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而得。
当然对于某一企业来说,如果日常会计核算相当规范,并且在核算时考虑到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的话,企业可以根据会计准则的编制要求,自行总结出适用于本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公式。不过,即使按照该公式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很可能仍然存在着需要进行人为手工调整的情况。
总之,现金流量表不同于其他会计报表,是没有简单的计算公式用来套用的。正确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熟练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巧,并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也要有相当的了解和熟悉。
建议你学习一下现金流量表的会计准则及其指南吧,也可以看一下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方面的书籍,相信对你必有所帮助。
现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及公式?
现金流量表的公式如下,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等于现金凈流量。其是公式反应出来的就是现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它反映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它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核算资料为依据,揭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获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中级会计关于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公式的理解?
一、原理
会计平衡原理,恒等式:有借必有贷,科目汇总表借方发生合计=贷方发生合计。
二、公式
科目汇总表:取本年累计发生数贷借差。
公式:
现金科目借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
推出公式1:
现金科目借方发生— 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
公式2: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科目汇总表:现金科目借方发生— 现金科目贷方发生 = 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
公式3: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科目汇总表: 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现金流计算公式?
一、在财务会计中,经营性现金流指的是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的利润除去与长期投资有关的成本以及对证券的投资后剩余的现金流量。
计算公式: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付现成本)-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加折旧-所得税。
二、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如下: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付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存货 -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4、支付的各项税费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 - 已交税金)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股息收入
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
三、现金流量计算公式:净现金流量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营业收入-相关现金流出-折旧)*(1-税率)+折旧;常用的是第二个式子,注意折旧计提。
现金流量表公式函数?
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2.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3.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