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征额名词解释?
1. 免征额是指法律规定的可以免除个人所得税的收入额度,超过这个额度就需要纳税。
2. 具体而言,在中国,根据税法规定,在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中,免征额为5000元,表示个人的收入如果低于5000元,则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什么是免征额?
一、“免征额”是指“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数额”。2011年9月1日(含)之后的免征额是3500元。 例:你的月工资是5000元,缴纳社保、公积金共500元后的税前月工资是4500元,4500减去免征额3500元为1000元,这1000元要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出来的税额是30元,所以你这个月实际到手的月工资是:5000-500-30=4470元。
二、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免征额亦称“免税点”。税法规定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免征额的部分都不征税,仅就其余部分征税。 起税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起征点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免征额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同样的数额规定为起征点和规定为免征额,对那些收入在规定数额以下的人来说,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但对于收入超过规定数额的纳税人而言,其影响就截然不同了。
3、应用的领域不同 起征点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应用比较多,主要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个人。而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比较多,如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2011年9月1日起为35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或特权使用费所得为定额800元或定率为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 展开阅读全文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