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合并与非合并的区别?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和非合并区别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股权投资的分类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表示购买被投资公司超过50%的股权,而非合并则是指购买被投资公司小于50%的股权。 2.有效账务处理不同: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靠股权投资下记录有效的账务处理,而非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记录账务处理受到限制。 3.投资关系不同: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关系形成控制关系,而非合并则是投资关系不形成控制关系。
二、关于这个问题,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公司的股权合并为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原公司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在合并后产生的新公司中,合并前的原公司成为了子公司或部门。
而非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则是指投资者持有另一家公司的股权,但该公司并未与投资者所在的公司合并。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只能获得被投资公司的股息和资本收益,而不能直接控制被投资公司。
因此,长期股权投资合并和非合并的区别在于,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新公司,而非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只是拥有部分股权。同时,合并后的公司将产生更多的协同效应和经济规模优势,而非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则仅能享受被投资公司的收益。
三、1.企业合并与非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处理有何区别
1.
投资比率:长期股权投资在投资比率上没有限制,而企业合并有投资比例限制,一般在50%以上;
2.
在合并成本分配上不同:长期股权投资不涉及合并成本的分配,在企业合并中,只有吸收合并与创立合并才存在合并成本的分配问题;
3.
合并差额的处理不同。
四、合并与非合并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对被合并企业形成控制,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
控制与非控制对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影响较大。
股权投资合作模式有哪些?
股权投资合作模式:
⑴增资扩股投资方式。
增资扩股就是公司新发行一部分股份,将这部分新发行的股份出售给新股东或者原股东,这样的结果将导致公司股份总数的增加。
⑵股权转让投资方式。
股权转让是指 公司股东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行为。
⑶其他投资方式。
除了上述两种投资模式外,还可以两者并用,与债券投资并用,实物和现金出资设立目标企业的模式。 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共有四种类型。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要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这样有什么好处?
一、长期股权投资要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是因为长期股权投资实质上是让渡企业资产而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从而谋取回报, 因为投资后需要关注被投资单位的盈利情况及资本增值情况,所以,长期股权投资需要跟踪被投资单位的状态,而后续计量的方法就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成本法是对子公司后续计量采用的方法,权益法是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的好处能够及时计量被投资单位的盈利状况
二、合并报表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原因:这样处理是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在购买日或合并日和资产负债表日母子公司这个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
在增加投资时,因为达到了控制,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的原则,由权益法转变为成本法。
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
由于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以及反映的资产增值都已经反映在资产中,合并报表所体现的是实质上的权益法。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企业达到控制要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而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与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抵销,在成本法下投资方除分得股利外,对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是不做处理的,因此如果不进行权益法的调整的话,就无法实现抵销。 方法: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特征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观点,由此产生确认投资损益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收到利润或股利时确认收益。
在这种观点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成本法”。
在这种会计方法下,股权投资收益只能被动获取,无法对被投资单位施加主动的影响。
另一种观点是,股权被认为是代表股东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利益或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增加时,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母公司)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相应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净资产的减少,则要相应同比例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损失的确认以将长期投资减记至零为限。
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权益法”。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原因首先,对母公司来说,既然通过股权投资在外形成了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时,一定是合并的财务报表而非个别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中已体现了对子公司投资计价的权益基础,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为了简化核算,个别报表中不再采用权益法计价。
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一致。
其次,由于子公司受母公司“控制”,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母公司要对子公司的投资增加报表利润,就必须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可见,改按成本法能提高投资方所确认的投资收益的质量,使投资方的业绩更加真实,缩小财务报表操纵的空间,并避免上述“不良行为”。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必须按照权益法进行转换的原因(一)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母公司容易操纵利润。
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控制,母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现金或利润状况,决定子公司股利分配,从而以自己喜好的收益水平来报告收益。
例如,母公司可以要求子公司只在母公司自己的经营发生亏损或萧条的年份支付股利。
(二)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与采用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的一个最大差别在于:无法提供数据的验证功能。
我们知道,通过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合并净利润或期末留存收益应与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相关指标金额相等。
通过这种数据关系,可自动验证合并报表编制的正确性。
而成本法不具备这一特征。
(三)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集团的净利润均大于母公司个别报表利润,计算出的集团相关财务指标不真实,投资回报率也易被歪曲。
采用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则可克服上述不足
长期股权投资借方,贷方各代表什么意思?
1、借方核算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单位确认的享有份额。
2、贷方核算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投资单位应该确认的投资损失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冲减。
3、长期股权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视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
(1) 成本法核算的范围
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核算的范围
1、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占股权的20%-50%)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主要有哪些?
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主要有:
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的类型:
(1).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2).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确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
3、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4、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5、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6.债务重组取得.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视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究其实际意义来说就是企业在投资收益方面具备的长期性,从我们实际的社会情况来看,经济的长期性决定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