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准则会计处理,资本公积处置时计入什么科目?
-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有哪些?
- 为什么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规定的收入是指什么?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有哪些?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准则会计处理,资本公积处置时计入什么科目?
资本公积的来源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这部分资本公积在会计处理上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此,我们就通过下面的文字来学习一下资本公积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让大家好好的学习到资本公积的相关知识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资本公积” 进行明细核算。
三、资本公积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借记本科目(股本溢价),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有哪些?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则会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反之,则减少资本公积,则作相反的分录。 2、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利润以外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日,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要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与之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而不构成所得税费用. 4、固定资产等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变动 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自用房地产、无形资产或存货等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
为什么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
其他综合收益分为以后会计期间重分类计入损益和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计入损益两类,可以重分类计入损益是指,以后可以进入利润表变成投资收益等等,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计入损益一般将计入资本公积,分类如下: 1.“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其中: (1)“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的税后净额”项目 (2)“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份额的税后净额”项目 2.“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其中: (1)“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份额的税后净额”项目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损失以“-”号填列)的税后净额 (3)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利得(损失以“-”号填列)的税后净额 (4)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损失以“-”号填列)的税后净额 (5)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规定的收入是指什么?
感谢邀请!
其实,《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收入的定义保含三个要点:
1、收入是指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
2、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这三个要点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收入,是指销售商品,这里的商品是广义的,包括工业、商业、金融、服务业等等实现的收入;
2、还有一部分收入与日常经营活动有关,比较特殊,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其他综合收益
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这也是收入的范围。公允价值增加真正实现时,其他综合收益就变成了投资收益。
上述我的回答,不知你是否满意。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转发我的文章。
更多会计、审计类文章,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有哪些?
企业去投资金融资产(证券),从其投资行为上看,可以分成三类。
1、可供出售的。
2、持有交易的。
3、持有至到期的。
持有交易证券主要是为了短期内出售而购买和持有的。其目的是从快速交易中获利,而不是从长期投资中获利。这个部分我们叫做交易性金融资产。
另一个极端是持有至到期证券。这些是公司计划持有至到期的债务工具或股票。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包罗万象的类别。它包括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该公司计划长期持有,但也可以出售。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些类别中的每一个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的记录都是不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待售证券的会计核算与交易证券的会计核算是相同的。由于投资属于短期性质,所以按公允价值入账。在证券交易中,公允市场价值的变动与营业收入相对照。然而,可供出售证券价值的变动,会被记录为其他综合收益(OCI)中未实现的损益
如果一家公司以1000万的现金购买了可供出售的证券,那么它就会以1000万的价格贷记现金,借记可供出售的证券。如果该证券的价值在下一个报告期内跌至500万元,则该投资必须“减记”,以反映该证券的公平市场价值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被记录为其他综合收入的下降。同样地,如果投资价值增加,则记录为其他综合收入的增加。不需要出售该证券,就可以在OCI中识别价值的更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收益和损失被认为是“未实现的”,直到证券出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