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读音及意思?
一、kuài jī
常用释义
1.
山名。
例句
进入景区,两边碧水绿树,映衬着会稽山,处处散发出古朴典雅的韵味。
珠茶产地主要集中在以平水为中心的会稽山、四明山和天台山区。
2.
古郡名。
例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时置富春县,属会稽郡。
二、会稽读音是kuài jī,意思是山名,古郡名。
稽[jī]汉语汉字
稽,①jī ②qǐ,①查核:稽考,稽查,无稽之谈。②停留;迟延:稽留,稽迟,滑稽。③姓。④地名:会稽。
古时候的会稽是现在的哪里?
一、会稽,今浙江绍兴。会稽郡因会稽山得名。相传夏禹时即有会稽山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
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在原吴、越地置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辖区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分(仅天目山、淳安县以西小部分地区除外)及福建全省。
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到了山阴(今浙江绍兴),管辖浙闽这些地方。西晋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改郡为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会稽郡为越州,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二、浙江绍兴
会稽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会稽是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
于公元前222年设郡(秦朝置)。会稽郡因会稽山得名。相传夏禹时即有会稽山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史记》记载了西汉时流行的说法:“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会稽堂夏姓怎么来的?
一、回答如下:会稽堂夏姓来源有多种说法,以下是其中几种:
1. 据传说,会稽堂夏姓是源于南宋时期的夏珪,他在会稽山修道,后来成为一名高僧,在会稽山上建立了会稽堂,并由此得到了“会稽堂夏”的称号。
2. 另一种说法是,会稽堂夏姓起源于明朝时期的一位叫夏泰的书法家。夏泰在会稽山上建立了会稽堂,并将自己的姓氏命名为“会稽堂夏”。
3. 还有一种说法是,会稽堂夏姓起源于清朝时期的一位叫夏瀛的诗人。夏瀛在会稽山上修行,并在会稽堂里写下了许多诗歌,后来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会稽堂夏”。
二、会稽堂:以望立堂。据考因大禹葬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禹陵,少康中兴后,派庶子无余到禹陵,奉守禹祀。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会稽”为堂号,这是夏姓人使用最广泛的堂号。
东晋时候会稽,永嘉是哪里?
一、苏州和温州。
会稽(音“桂吉”,一说“快吉”),中国古地名,曾是以今天的江苏苏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或今天的浙江绍兴的一部分。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治永嘉。唐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置乐成县后,永嘉县辖境历五代、宋、元、明、清不变。
二、1.东晋时候会稽(音“桂吉”,一说“快吉”),中国古地名,曾是以今天的江苏苏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或今天的浙江绍兴的一部分。 前222年,秦始皇把从前春秋时期的吴国、越国的地域设为会稽郡,以吴(今苏州)为郡治(首府)。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会稽郡的属地,今绍兴的“大越”,将其改名为山阴。 229年,三国时期的东吴将会稽郡的郡治改到山阴。南北朝时陈后主将山阴县的一部分分成会稽县。之后山阴和会稽分分合合多次。唐朝时山阴和会稽均属“越州”。南宋绍兴年间,越州改称绍兴,山阴和会稽成了绍兴的属县。
2.永嘉郡前身为秦朝的闽中郡,公元323年(东晋晋明帝太宁元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置永嘉郡,治所设于永宁,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建郡城于瓯江南岸,相传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后名鹿城。是为永嘉建郡之始。422年(南朝宁武帝永初三年)谢灵运贬至永嘉郡,遍历诸县,多有题咏,成为山水诗鼻祖。前此数年,郑缉之撰《永嘉群记》,是温州最早的地主志,今存孙诒让辑本一卷。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合并,称永嘉县,属处州。592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州治设于括苍(今丽水市)。
会稽在春秋战国是哪里?
一、会稽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越。
会稽,即是绍兴,是古代越人的势力范围,而且直到一千年后春秋时期,越国都是一方霸主。据史学家考证大禹是越人祖先,大禹家乡在晋南,大禹治水主要活动区域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禹势力集团逼“舜”禅位。有一种说法,就是大禹安葬的会稽山不在越地会稽(绍兴)。
二、会稽古地名,是绍兴别称。来自于会稽山,会稽山位于绍兴东部,古代有会稽郡,郡治山阴,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分天下三十六郡,其中之一即为会稽郡。又名越州,是古越国的都城附近所在,会稽郡郡制一直存在到隋唐时期,才改为越州,唐时州郡时有反复,宋之后名越州,南宋时正式改名绍兴。
三、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城自夏禹巡守会集诸侯于此。春秋时期,会稽为越国都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