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新的税法政策?
一、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范围由住宿业,鉴证咨询业,建筑业,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扩大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上述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以自愿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自行开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四)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五)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
二、新出台的税费支持政策——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确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几大税种解释?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增值税是对货物销售、加工及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营改增的应税服务征收。
消费税:是对消费税应税消费品征收,如:小轿车、高档化妆品和手表、烟花爆竹等。一般地,征收消费税的货物,同时会征增值税。(餐饮业销售现场消费的啤酒除外)
营业税:主要对增值税以外的营业活动征收,如: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餐饮等服务业。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的所得征收。(收入减去扣除大于零的部分)
企业所得税,一般是在企业的利润总额基础上,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以法定税率25%计算缴纳。分季预缴,按年汇算清缴。
个人所得税,是对自然人取得的所得征收,项目包括工资薪金、财产租赁所得等。
总结来说,如果发生一项营业行为,必然有流转税的缴纳,或者交增值税、或者交营业税,但两者不会同时交纳。相应的取得的收入扣除相关的支出后,还应交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税法分为几类?
一、七类。
1、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4、特定目的税类: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目前暂停征收)、土地增值税。
5、财产税类: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目前没有立法开征)。
6、行为税类: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契税、证券交易税(目前没有立法开征)、屠宰税、筵席税。
7、农牧业税类:农业税(含农业特产税)、牧业税。
二、分为五大类有28个税种,:
1.流转税类。包括7个税种:(1)增值税;(2)消费税;(3)营业税;(4)关税;;(5)农业税(含农业特产税); (6)牧业税。这些税种是在生产、流通或服务领域,按纳税人取得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征收的。
2.所得税类。包括3个税种:(1)企业所得税;(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个人所得税。这些税种是按照纳税人迅速腾空取得的众多创造利润或纯收入征收的。
3.财产税类。包括10个税种:(1)房产税;(2)城市房地产税;(3)城镇土地使用税;(4)车船使用税;(5)车船使用牌照税;(6)车辆购置税;(7)契税;(8)耕地占用税;(9)船舶吨税;(10)遗产税(未开征)。这些税种是对纳税人拥有或使用的财产征收空间的。
4.行为税类。包括8个税种:(1)城市维护建设税;(2)印花税;(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4)土地增值税;(5)屠宰税;(6)筵席税;(7)证券交易税(未开征); (8)燃油税(未开征)。这些税种是对特定行为或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征收的。 5、资源税类:资源税。 6、其中;(5)农业税(含农业特产税); (7)牧业税;(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5)屠宰税;(6)筵席税;五个税种已停征。 车船使用税与车般吨税合并为车船税。 原企业所得税与原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企业所得税。 所以现行税种实际只有21种。
税法基础知识入门?
一、什么是税法
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们国家没有一部叫《税法》的法律,税法是与税收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称,总的来说,就是要告诉我们谁要缴税、缴多少税、怎么缴税等问题。
按照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就是规定具体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和义务。
程序法就是规定税务机关及纳税人等主体在具体纳税过程中可能涉及程序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二、有哪些税
我把教材目录放上来,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哪些税种了。
教材一共有14章,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理论(第1章), 第二部分具体税种(第2-12章),第三部分国际税收和纳税征税程序(第13-14章)。
第二部分具体税种,一共涉及18个税种。
三、税法的要素
税法的要素主要包括六个: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1.纳税人
纳税人就是纳税义务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也就是说,纳税的最终义务人是法人和个人。
另外,还有2个与纳税义务人相关的概念: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的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纳税义务人,它只是代税务机关扣缴税款,然后转交给税务机关,承担的是扣缴义务。
比如,发工资时,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你拿到手的工资是已经被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的剩余部分。
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或个人。
代收代缴义务人本身不是直接的纳税义务人,也不是具有收税权利的国家税务机关,他只是在向纳税义务人收取某种收取款项时一并收取应缴纳的税款,然后转交给税务机关,承担的是代收义务。
比如,买过汽车保险的人都知道,每年购买交强险时,卖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就要一并代收每年的车船税,然后保险公司再统一转交给税务机关。
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从名字上就可以很好的区分,一个是“扣”,肯定是发钱时才可能从中扣除;一个是“收”,只有收钱才可能是收取,结合我上面举的例子就更好理解了。
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叫征税对象,就是对什么征税,这个对象在税法上叫“税目”,可以理解为征税的目的对象。
课税对象体现的是具体税种的征税范围,也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3.税率
税率,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一个词了,表示征税的深度。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不是说税率就一定是按照多少比例征税,也有可能不是按照比例征税,请继续往下看。
税率的基本形式有三种: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我国现行税率有: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比如增值税的税率13%、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5%。
(2)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就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表现为将课税对象(就是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等级,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税率。
如果上面说的数额等级是随着金额的增加而划分的等级,这种叫做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就是超过不同的额度就会有不同累进的税率,这样理解这个名词就好记好理解了。
新税法实施细则解读?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二条 企业可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按照独立交易原则与其关联方分摊共同发生的成本,达成成本分摊协议。 企业与其关联方分摊成本时,应当按照成本与预期收益相配比的原则进行分摊,并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报送有关资料。 企业与其关联方分摊成本时违反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其自行分摊的成本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四十二条 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税务机关与企业协商、确认后,达成预约定价安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