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1、内部牵制阶段,
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特点:
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
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融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于一体,从“系统二分法”阶段步入了“结构三要素”阶段。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特点:
一、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定义。
二、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内容。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特点:
内部控制的目标、要素与组织层级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有机统一体系:同时,对内部控制要素的进一步细分和充实,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融合,拓展了内部控制。
二、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五阶段。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和联系?
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二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 定义不同:风险管理是指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和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估、处理和控制的过程,而内部控制则是指企业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机制,保障企业运作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2. 范围不同:风险管理针对的是企业整体,包括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而内部控制主要关注于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涉及成本控制、资金流程、防范财务风险等。
3. 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降低业务损失、提高企业价值,而内部控制的目标则是确保企业运作的合法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联系:
1. 风险识别:内部控制是通过设立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和机制等来识别和防范风险,从而减少风险影响;而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对目标风险的评估和判断,制定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2.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侧重于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和管控,而风险管理则面向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和管理。
3. 风险监测: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监测的过程,需要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以防止风险的出现,而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对各种风险的监测和控制,实现风险的最小化。
总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虽然不同,但二者紧密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减少存在的内部风险,同时在风险管理中也可以参考和借鉴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机制,以更好地防范和管理风险。
二、你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
1. 定义: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的一种管理活动;而内部控制则是指企业内部对财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2. 目的: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或减少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降低企业风险带来的损失;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则是确保企业内部业务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合法性,防范内部违规行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3. 范围:风险管理涵盖了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而内部控制则更加专注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管理。
联系:
1. 相互依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而只有通过风险管理,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 共同目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两者应该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总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虽然在定义、目的和范围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三、区别在于:
1.两者目标不同。2.两者组成要素不同。3.两者的范畴不一致。4.两者的活动不一致。5.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6.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
之间的联系有:
1.内控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控的自然扩展,在内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目标即战略目标和三个要素: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应对;
2.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控应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内控是必要的。
四、两者目标不同。
风险管理的目标相较于内部控制增加
一是两者组成要素不同。相比起内控的五大要素,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因素,丰富了风险管理内容,体现了风险组合观;二是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控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事前制定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五、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两个不同但密不可分的概念。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规划、监控和控制风险来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则是指企业内部制度、流程及管理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信息准确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合法合规性。
区别:
1. 风险管理是针对外部环境的,主要是对市场、技术、政策等因素的风险进行管理;而内部控制是针对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和决策等方面的风险进行管理。
2. 风险管理着重于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强调管理层对风险的认知和决策;而内部控制则更侧重于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强调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和监督。
联系:
1.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2.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互依存,形成一个互相支持的系统。风险管理提供了对内部控制的基础,而内部控制又是风险管理的实施工具。
3.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需要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和有效执行,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请问内控与风控区别?
一、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理论界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内控包含风险管理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控制标准委员会;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都认为内部控制比风险管理的范畴大。认为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和风险的应对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要素,即风险评估要素。
二、风险管理包含内控
英国的特恩布尔委员会(Turnbull Committee)即公司治理委员会;COSO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则认为风险管理的概念比内部控制的范畴涵盖更广。风险管理不仅详细解释了内部控制而且更加从战略层面关注风险的治理,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更加关注的是采取具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内控与风险管理的融合
Blackburn (1999)和 Laura FSpira(2003)强调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统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两者都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四、应对方式
实践中应该淡化对两者关系的区分,企业应该从工作内容、工作的目标、工作的要求,以及具体工作执行的方法和过程等方面,将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结合,避免职能交叉、资源浪费、重复劳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能够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理念、控制要求,融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岗位授权,制度规范和业务流程之中。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预警、信息沟通、流程监控、有效性评价、缺陷改进,推进企业管理从单一的制度管理向体系化管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从事后监控向全过程的监控转变;从智能的条块化管理向全流程管理转变。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内控包括风控,内控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活动与沟通、内部监督。内控更全面更系统。而风控指控制企业财务损失风险。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于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存在以下差异:
目标不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运营效率、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守。而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的制定,这表明风险管理属于治理层次,而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层次。此外,风险管理把财务目标扩展为报告目标,不仅包括了财务报告目标,还包括了非财务类报告,弥补了内控目标体系重财务信息轻其他信息的缺陷。
组成要素不同:相比起内控的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因素,丰富了风险管理内容,体现了风险组合观。
范畴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关注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因素。而内部控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与此相关的风险控制。
总的来说,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的运营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相互交叠的部分。在实施过程中,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支持。
二、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内容之一,内部控制着重内制度建立健全,执行力等内容。全面风险管理内容更加宽泛,包括经营目标,经营策略,风险管理等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