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本差异属于哪类科目,会计中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是超支还是节约?
一、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是节约,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是超支。
二、说明。
1、企业对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1)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等,“原材料”科目的借方、贷方及余额均以实际成本计价,不存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结转问题。但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日常反映不出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不能反映和考核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
(2)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计价。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并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的核算。
2、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
(1)“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2)“材料采购”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大于贷方表示超支,从“材料采购”科目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表示节约,从“材料采购”科目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期末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3)“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支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怎样计算?
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人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可按材料类别进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费的计算比较正确,但要相应多设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将全部材料合并一起核算,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要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计算。
分配率和分配额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成本x本月收入材料计划价格成本x 100%
发出耗用材料成本差异分配额=发出耗用材料计划价格成本x 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发出耗用材料实际成本=发出耗用材料计划价格成本土材料成本差异分配额
如果材料成本差异为数不大,各月之间的发生额也比较均衡,为了简化核算手续,也可按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分配。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成本x 100%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月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用以调整“存货”项目中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
企业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原材料以及库存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反映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差异。
在月末计算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时,必须考虑所耗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即所耗原材料的价差。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该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土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x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这时,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为: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土脱离定额差异土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