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说白了就是“内部人”之间的生意!
哎呦喂,今天咱们来聊聊“关联交易”这个事儿,别看它名字听着挺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内部人”之间的生意。
什么叫“内部人”?就是公司里那些有关系的人,比如老板、股东、高管,甚至还有亲戚朋友,他们跟公司做生意,就叫做关联交易。
这关联交易啊,就像是一家人吃饭,你给我点菜,我给你做饭,表面上看起来挺和谐,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着一些猫腻。比如,你可能故意抬高价格,或者给我一些质量不好的食材,反正都是“内部人”,就算被发现了也不怕。
当然,关联交易也并非都是坏事,有些时候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公司需要从关联方那里购买一些特殊原材料,或者需要关联方提供一些技术服务,这种情况下的关联交易就无可厚非。
不过,问题是,有些公司就喜欢钻空子,利用关联交易来谋取私利,甚至损害公司利益。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投资者利益,还会影响公司的信誉。
下面咱们就来举几个例子,看看那些“内部人”都玩了些什么花样:
案例一:董监高变动,关联交易“应运而生”
比如苏交科,公司原本没有关联交易,结果突然聘任了一位公司副总裁,这位副总裁恰好是中开公司的董事。然后,苏交科就开始跟中开公司做生意,每年都花不少钱,还美其名曰“提供劳务或服务”。
你说这巧合不巧合?你说这关联交易是不是有点“安排”的味道?
案例二:原本非关联交易,因聘任高管“华丽转身”
再比如跨境通,公司原本跟上海优壹和香港优妮酷没有关系,结果公司突然聘任了周敏为副总经理,而恰巧的是,上海优壹和香港优妮酷是周敏的债权人。
你说这“巧合”是不是有点太巧了?你说这关联交易是不是有点“刻意为之”的嫌?
案例三:收购标的,之前就和关联方“勾搭”上了
还有方正电机,公司收购了一家叫做浙江星舰的公司,结果发现浙江星舰之前就和公司控股股东控制的江苏中珩签署了合同。
你说这收购是不是有点“暗箱操作”的味道?你说这关联交易是不是有点“事先安排”的嫌?
这些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要么是故意抬高价格,要么是降低质量,总之就是用各种手段来“坑”公司和投资者。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咱们把这些案例总结成
| 案例 | 关联交易行为 | 潜在问题 |
|---|---|---|
| 苏交科 | 聘任高管,与关联方进行劳务或服务交易 | 可能抬高价格、降低质量 |
| 跨境通 | 聘任高管,与关联方进行借款交易 | 可能存在利益输送、违反公司章程 |
| 方正电机 | 收购标的,之前与关联方签署合同 | 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利益输送 |
看到这些案例,是不是觉得“关联交易”这个词听着都让人不舒服?其实,这些“内部人”的“花样”远远不止这些,他们还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公司资产、操纵股价等等。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要警惕那些“关联交易”背后的秘密,不要被“内部人”的“花样”蒙蔽了双眼。
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这些“关联交易”到底是不是“合理”?如果你们是公司的股东,你们会怎么看待这些“关联交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