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当初考会计资格证那会儿,跟那个真题死磕的经历。
一开始瞎折腾
刚开始备考那阵子,我也是没头苍蝇一样,教材倒是翻得挺勤,但总觉得心里没底。听别人说真题重要,我就去找了一堆来,想着多看看总没坏处?结果?我就是随便翻翻,看看题目,瞅瞅答案,感觉“,这个我会”,“那个好像有点印象”。纯粹是自欺欺人,根本没往脑子里去。
碰壁后才认真
第一次模拟考,或者说拿一套真题稍微认真点对自己测验了一下,成绩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光看不练,纯属浪费时间。痛定思痛,我决定动真格了。
我把近几年的真题都打印了出来,搞得跟真考试似的。
- 规定时间:找个周末下午,手机调静音, stopwatch放旁边,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做题。
- 独立完成:做题的时候,绝对不翻书,不查资料,就当自己在考场上。
- 完整答题:就算遇到不会的,也硬着头皮写点东西,或者干脆标记出来,跳过去,再回来琢磨,保持卷面完整和答题节奏。
跟错题较劲
做完一套题,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对答案,然后分析错题。这一步我当时是下了狠功夫的。
我专门准备了个错题本,不是抄题目答案那么简单。
- 错题记录:把做错的题目,尤其是那些反复错的,或者感觉模棱两可的题目,原原本本地抄下来。
- 原因分析:旁边 обязательно 写上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选错,是概念不清?计算失误?还是审题不清?必须搞明白错在哪儿。
- 知识点回顾:对照着教材或者辅导材料,把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重新学一遍,彻底弄懂。
- 举一反三:有时候我还会琢磨,这题换个问法我会不会做?相关的知识点还有哪些可能考?
这个过程挺痛苦的,特别是看到错题本越来越厚的时候,有点打击人。但效果也是最明显的。
反复刷,找感觉
一套真题不是做一遍就完事了。我当时是把近五年的真题,做了不止一遍。
第一遍主要是熟悉题型,了解难度,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第二遍,隔一段时间再做,主要是检验自己之前的复习效果,看看错题本上的东西是不是真掌握了。
考前阶段,可能还会快速再过一遍,重点是保持手感,模拟考试的节奏和状态。
就这样,从一开始的随便翻翻,到后来老老实实地掐时间做题,再到跟错题死磕到底,反复练习。虽然过程挺枯燥,甚至有点折磨人,但考试的时候,看到熟悉的题型和考点,心里确实踏实多了。这大概就是我用真题备考的整个实践过程,不一定科学,但对我个人来说,挺管用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