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企业所得税税收抵免,我这儿刚好前段时间亲手弄过一次,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的实践过程。
起因挺简单的,就是我们公司去年不是投了一笔钱,更新了一批环保设备嘛主要是为了响应政策,也是为了长远考虑。当时花的钱确实不少,心里还是有点肉疼的。后来跟我们会计聊天,他提了一嘴,说好像买这种特定的设备,国家有政策,能在交企业所得税的时候给抵掉一部分。
了解政策,心里没底
我一听,还有这好事?能省钱当然就赶紧自己上网扒拉了一下相关的政策文件。那些文件写得都挺“官方”的,看得我有点云里雾里。大概意思就是,企业买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这些特定目录里的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好像是10%),可以直接从当年要交的企业所得税里扣除。当年不够扣的,还能往后几年延。
听着是挺美的,但具体怎么操作,需要啥材料,我心里还是没谱。毕竟这种跟税务打交道的事儿,马虎不得。
动手准备,手忙脚乱
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阶段了。我先把那批设备的采购合同、发票、付款凭证都翻了出来。这还不算完,还得证明这设备确实是符合政策里说的那个“特定目录”的。我又去找设备供应商要来了详细的技术参数说明、产品认证证书啥的,得有东西能对上号。
整理这些材料就花了我好几天功夫,弄得办公桌上一片狼藉。得确保:
- 发票上的设备名称、型号和合同、技术说明能对应上。
- 发票日期、付款时间都在政策允许的时间范围内。
- 最重要的,得有证据链表明这设备确实有环保、节能这些功能,符合目录要求。
弄完这些纸面上的东西,下一步就是要填报了。这个是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一起操作的。得在申报系统里找到对应的优惠项目申报表,把设备的原值、符合抵免条件的投资额这些信息准确填进去。
填报提交,心里打鼓
填表的时候我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个数字填错了,哪个栏目选错了。毕竟这直接关系到能少交多少税。我还特意拉着会计一起核对了好几遍,确认没啥低级错误。
把所有东西都准备齐全,检查无误后,就跟着汇算清缴的大部队一起提交上去了。提交完那一刻,心里还是有点打鼓,不知道税务那边会不会认可,会不会让补充啥材料。
结果落地,松了口气
后面就是等待税务局审核了。还我们准备得比较充分,材料也齐全,整个过程还算顺利,没遇到太大的波折,没有要求我们再补充什么复杂的证明。汇算清缴结果出来,确实按照我们申报的金额给抵免了税款。
看到税款实打实地减少了,我这才彻底松了口气。虽然过程有点折腾,需要细心准备不少东西,但能把国家的优惠政策用足,给公司省下真金白银,那之前的忙活也值了。
我个人的经验就是,这税收抵免政策是但咱自己得主动去了解,还得细心准备材料,把功课做足。不然,好政策可能就从指缝里溜走了。特别是相关的发票、合同、技术证明这些,一定得妥善保管指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