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是怎么硬着头皮把财务三大报表给看明白的。我也是两眼一抹黑,啥资产、负债、利润的,听着就头大。但后来琢磨着,想了解个公司,或者哪怕是自己做点小生意,这玩意儿不懂不行。我就一步一步摸索过来了。
硬啃第一块骨头:资产负债表
我记得我最开始接触的就是资产负债表。听名字就挺吓人的。我就找了个最简单的说法来理解:这玩意儿,就跟给公司拍了张X光片一样,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告诉你这家公司“家底”有多少,“外面欠了多少钱”,以及“真正属于自己的有多少”。
我当时就这么琢磨的:
- 左边,列的是公司所有的资产。啥是资产?就是公司能摸得着、或者将来能变成钱的东西。比如公司账上的现金、仓库里存的货(这叫存货)、厂房、机器设备(这些算固定资产),还有别人欠公司的钱(应收账款啥的)。
- 右边,分两块。一块是负债,就是公司欠别人的钱。比如银行贷款、该给供应商还没给的钱(应付账款)。另一块是所有者权益,说白了就是老板自己投的钱,或者是公司赚了钱之后留下来归老板的部分。
最关键的一点,我发现这张表有个铁律,就是“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左边等于右边,永远是平的。我当时就想,这不就跟我自己过日子一样嘛我口袋里的钱(资产),要么是借来的(负债),要么是自己挣的或者爹妈给的(所有者权益)。这么一想,好像就没那么难了。
我还试着拿我楼下小卖部打比方。老板进货花了5万块(存货,算资产),这5万块里,有2万是找亲戚借的(负债),剩下3万是老板自己的积蓄(所有者权益)。你看,5万(资产) = 2万(负债) + 3万(所有者权益),平了!
公司赚不赚钱?来看利润表
搞明白了资产负债表是个“时点”上的快照,我就开始琢磨利润表了。这张表,跟X光片不一样,它更像一段录像,告诉你公司在一段时间里(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一年)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我看利润表,一般就这么几步:
- 先看最上面那个数:营业收入。这就是公司通过卖东西或者提供服务,总共收进来多少钱。
- 然后往下找营业成本。就是为了赚上面那些收入,公司花出去的直接成本,比如小卖部进货的成本。
- 用收入减去成本,得到一个毛利润。但别急,公司还有其他开销,比如店员工资、水电费、房租(这些可以归到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里头)。
- 把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都减掉,再扣掉要交的税,剩下的,才是净利润。这个数是正的,那恭喜,公司赚钱了;要是负的,那就说明这段时间赔钱了。
我记得有一次看一家公司的利润表,发现它收入挺高,但各种费用也吓人,净利润没多少。这就让我明白,光看收入高没用,得看能不能剩下钱。
钱到底去哪了?得看现金流量表
这第三张表,现金流量表,我一开始觉得有点多余。我想,公司利润表上赚钱了,那不就有钱了吗?后来我才发现,真不是这么回事!有的公司账面上看着赚钱,但实际上兜里可能比脸还干净,因为钱可能都压在货上,或者客户欠着没给。
这张表现金流量表,就是专门追踪真金白银进进出出的。我学到它主要看三个部分: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是公司靠主营业务,实实在在收进来的现金减去付出去的现金。这个数最好是正的,而且越多越说明公司自己能造血。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司买卖厂房、设备这些长期资产,或者对外投资,钱的进出都放这儿。如果一直是往外大把花钱买东西,可能是在扩张,也可能是在填坑。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司借钱、还钱,或者老板追加投资、分红,这些跟钱袋子有关的活动都在这里反映。
我看过一家公司,利润表挺好看,每年都说盈利,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直是负的,钱不够花,就只能靠不断借钱(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来维持。我一看就觉得这不长久,风险太大了。所以说,这张表现金流量表,真是帮我擦亮了眼睛,看清楚公司是不是真的有钱。
三张表串起来看,才算入门
慢慢地,我发现这三张表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连着的。比如,利润表里的净利润,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里的所有者权益(赚了钱,老板的家底就厚了嘛)。现金流量表里的期末现金余额,就是资产负债表里那个时点的现金数额。把它们串起来看,才能对一个公司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我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打印出几家公司的报表,拿着笔在上面圈圈画画。先看懂几个关键的数字,比如总资产、总负债、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净额。然后再慢慢看细一点的项目。不懂就上网查,或者问问懂行的朋友。过程是挺枯燥,但每看懂一点,就挺有成就感的。
到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是啥专家,但至少拿到一份财务报表,不再是看天书了,能大概判断出这家公司经营得怎么样,有没有明显的坑。对我来说,这就够用了。希望我这点土办法,对大伙儿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