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这个季度报税的时候了,每次看到企业所得税那个申报表,我就一个头两个大。特别是那个“本年累计金额”,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真是搞不懂,到底是填这个季度的数,还是从年初开始算?吃过几次亏,我才算是把这事儿给捋明白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自个儿上手填这个表的时候,那叫一个手忙脚乱。当时是报第二季度,我想当然地以为,“本期金额”填第二季度的,“本年累计”那不也差不多是这个季度的汇总嘛结果报上去没几天,税务局老师就给我打电话了,说我这累计数不对,得重新报。那时候我脸都红了,赶紧道歉,然后重新研究。
后来我就琢磨,这个“累计”到底是咋回事。我翻了翻以前的申报表,又问了问我们公司以前的老会计,他点拨我说:“小张,这个‘本年累计金额’,你得从年初1月1号开始算,一直算到你报这个季度一天的数。”
我当时就“噢!”了一声,茅塞顿开!
具体怎么操作,很简单:
- 比如说,我们现在要报的是第一季度(1-3月)的所得税,那“本年累计金额”就是填这三个月的合计数。
- 到了报第二季度(4-6月)的时候,这个“本年累计金额”就不是单单填4、5、6这三个月的了,而是要填从1月1日到6月30日这整整半年的所有发生额。
- 同理,报第三季度(7-9月),那就是填1月1日到9月30日的累计数。
- 等到年底,报第四季度(10-12月)的时候,就是填1月1日到12月31日全年的累计数了,这个数基本上就跟我们年底做汇算清缴的年度数据对得上了。
这个逻辑应用到表里的各个项目上,比如“营业收入”的本年累计,就是从年初到这个季度末的总收入;“营业成本”的本年累计,也是从年初到这个季度末的总成本;还有那个“利润总额”,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看从年初开始到你报表所属期末的那个总数。
我后来发现一个窍门,就是我们每个月不是都做账嘛都有那个利润表。你要报第一季度,就把1、2、3三个月的利润表上的对应项目加起来。你要报第二季度,就把1到6月每个月的利润表数据加总,或者直接拿6月份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那一栏的数(如果你的财务软件出表的时候有这个累计栏的话,那就更方便了,但一定要核对清楚口径)。
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我每次填报前都会做这么几件事:
- 核对账本:确保我手上的利润表数据是准确无误的,跟总账、明细账都能对上。
- 仔细加总:如果是手工汇总前几个月的数据,我都会用计算器多算两遍,生怕加错了。现在很多财务软件都能直接导出季度累计数据,那就省事多了,但导出后我还是会抽查几项关键数据手动验算一下。
- 留存底稿:每次申报成功后,我都会把申报表和计算底稿打印出来或者存个电子版,下个季度填报的时候可以做个参考,也能对比一下数据的合理性。
自从搞明白了“本年累计金额”这个核心点之后,我再填企业所得税季报就顺手多了,心里也有底了。以前老担心填错,现在是信心满满。希望我这点小小的实践经验,也能帮到正在为这个事情头疼的朋友们!只要理解了那个“从年初开始累计到本季末”的原则,一切都简单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