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理财账户里躺着五万多闲钱,脑子一热就点进了公司债界面。好家伙,年化6.8%!红彤彤的数字跳得我心痒痒,手指头一哆嗦就全押进去了。买完还美滋滋截图发群里嘚瑟:“躺赚利息美滋滋!”
一、没想到一个月就翻车了
早上蹲马桶刷新闻,突然弹窗说发债的那家公司董事长被带走了!吓得我差点把手机掉坑里。赶紧打开账户一看,昨天还红着的债券价格直接绿油油一片,跌了快15%。算上亏掉的本金,别说利息了,倒贴两年工资都不够填窟窿!
当天中午饭都吃不下,盯着K线图手都在抖。熬到第三天实在扛不住了,咬牙点下“卖出”键。钱回账户一算账:五万变四万二,净亏八千多。疼得我半夜爬起来翻冰箱啃冰棍降火。
二、踩坑后我学乖了
这回不敢瞎买了,把财经论坛翻了个底朝天。托在券商工作的老同学搞了内部培训课件,啃了三个通宵才琢磨明白三件事:
- 别光看利率数字:跟查对象老底似的,点开债券详情页最下面的“发行文件”。重点翻两个地方:工商注册实缴资本是不是够厚实(我栽跟头那家才五百万!),还有员工社保缴纳人数——上次那骗子企业就八十个参保,装什么大尾巴狼!
- 担保≠保险箱:看见“连带责任担保”别急着高兴。上次那个担保方名字听着唬人,结果我用天眼查扒皮,发现就是个空壳公司,注册资本全是认缴的。真出事跑得比兔子还快!
- 小心“超高息”陷阱:现在正常公司债利率也就3%-5%,要是看见7%以上的跟捡到宝似的,先想想菜市场砍价——老板突然主动给你打五折,八成是烂叶菜!后来专门盯着AAA评级债买,发现利率超过5.5%的,点开发行人准是亏损企业。
三、现在我的避坑三板斧
现在买债前固定三件事:
1. 电脑开着工商登记网站和债券说明书对照看
2. 担保公司查完股权结构还要看有没有被起诉
3. 年化超过5%的债直接标红,查不清底细宁可不要
上个月又买了某地铁集团的债,年化才4.2%。虽然利息少点,但半夜能睡着觉了。上周路过他们工地看见塔吊轰隆隆转着,心里特踏实——这钢筋水泥可不会半夜跑路!
钱都是亏明白的。现在看着账户里稳稳往上爬的收益曲线,比当初吃那15%跌幅的惊魂夜舒坦多了。债券这玩意儿,戒贪才能保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