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会计突然问我进货票要几个点,我愣是卡壳了。卖煎饼这么些年,税这玩意儿全靠会计管,结果月底对账发现税钱比我辣椒酱还糊嘴。一拍大腿,不行,得自己整明白!
第一步:翻箱倒柜查老底
先把这两年进货单全刨出来,白纸黑字写的税率五花八门。有张调料单子写着"13%",隔壁包装盒又标"1%",去年买二手冰柜更绝,合同上直接印着"免税"。看得我脑门直冒汗,这税点咋比煎饼配料还乱?
第二步:泡税务局官网泡到眼发花
蹲电脑前搜"小买卖交税规则",网页弹出来比酸辣汤还糊。啃了仨钟头才捋出点门道:原来税点分三大块!
- 13% – 硬邦邦的大头税!原料油米面、新设备全归这儿。当初买和面机刷掉两万,里头小三千都是税钱,心肝直哆嗦。
- 6% – 搞服务的价码。找广告公司印菜单,交平台推广费,这档就冒出来了。上个月小程序年费六千,开票愣是多收我三百六。
- 1% – 小本买卖救命稻草!季度流水不超三十万,发票就按这个点开。去年有阵子生意惨,全靠这档苟住没赔本。
第三步:手欠实操翻大车
中午外卖小哥要发票,我抢过开票机哐哐按。心想6块钱配送费开1%够意思了?结果哐当打成16%!小哥接过票直乐:"老板大气,配送费还倒贴我六毛!" 臊得我差点把铲子捏弯。
末了瘫凳子上悟了
税点根本不是固定价,全看你卖啥东西、开啥票、挣多少钱!该硬扛的13%躲不掉,能省钱的1%别手软,中间档6%那些花活更要瞪大眼。
摸出皱巴巴的进货单,拿红笔在调料单上圈死"13%"——下回老王再敢把食用油掺进1%的杂货单,看我不拿面糊糊糊他一脸!
这税,整明白比多撒十把葱花还顶饱。该交多少交多少,省下的钱买五花肉,它不香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