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查账时候给我气笑了,税筹公司那份服务费单子明晃晃多收了三万六。我直接拍桌开干,咱这小公司可经不起这么造。
第一步:死磕合同漏洞
翻出抽屉里吃灰的合同,带着财务小妹把每行字拿放大镜捋。真给揪出猫腻了——第八条写着"按节税金额比例收费",但角落小字居然加了句"含预估递延税款"。
- 去年省了50万税
- 他们按65万收钱
- 扯皮说那15万是"明年可能省的税"
我当场冲去他们办公室,把计算器摁得啪啪响:"这算法是税务局你家开的?想收明年的钱先去庙里求个占卜执照!"
第二步:挖历史收费暗坑
回来立刻让会计导出五年付款记录,Excel拉表盯到凌晨三点。发现更恶心的套路:
- 疫情免税政策那半年
- 明明没做任何税务操作
- 服务费竟照收不误!
对方还振振有词:"系统自动出账单嘛"。气得我连夜把咖啡杯摔出三道裂痕。
第三步:砍价砍出血
第二天带着两沓文件杀上门,先甩出他们财务总监三年前在隔壁茶馆吹牛逼的录音:"小公司账目简单,成本主要靠信息差..."
现场表演屠龙刀:- 年费基数先砍掉30%
- 争议条款加粗标明"以实际减税为准"
- 搭售的破软件直接踢出合同
那总监脸绿得跟发霉的韭菜似的。
现在我家账本长这样:
原来每年扔出去28万像打水漂,现在盯着税筹公司做三件事:
- 每月10号准时蹲他们办公室查原始凭证
- 免税政策窗口期直接停付服务费
- 流水账本同步抄送税务局老同学
上季度省出辆五菱宏光的钱,出纳小妹现在见我就哼"咱们工人有力量"。
记住这三句血泪口诀:合同没写具体数的都是耍流氓!收费说不清算法的全是埋地雷!吹得天花乱坠的必然在撒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