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报完名那会儿,我捏着打印出来的考试大纲,翻着三本比砖头还厚的教材,脑瓜子嗡嗡的。这玩意儿咋啃?光是目录扫一眼,我就想直接躺平了。
动手第一步:把大纲当藏宝图
我把电子版大纲下载下来,咔嚓咔嚓剪成三块: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打印出来拿荧光笔划重点,划完发现满纸开花——合着全是重点呗?干脆找来去年的真题,对着大纲一条条标:
- 去年考过简答题的章节标黄色
- 连着两年出大题的章节直接标红
- 那些拗口的名词解释标个问号
折腾完一看,红黄配色的纸跟炸了辣椒油似的,但好歹知道刀子该往哪儿捅了。
错题本才是亲祖宗
买来的习题册刚做两章就想撕书,选择题错得跟筛子一样。我找了个硬壳本,左边粘题目,右边糊答案,但中间硬生生劈开一栏写“我当时咋想的”。某天对着“递延所得税”瞎蒙填了个C,旁边就写:“感觉税务局应该晚点收税?”。等红笔把正确答案拍脸上,才明白自己脑回路有多清奇。这个本子翻到后来卷边掉页,考前半个月光啃它就够了。
跟时间耍流氓
原先计划表排得像个课代表:早上背法条,下午刷财管,晚上啃分录。坚持三天就废了——财管公式算到脑浆沸腾,晚上看见借贷记账法直接生理反胃。后来改套路:上午脑子清醒怼计算题,地铁上刷经济法音频,晚饭后专门修理错题。最绝的是把手机壁纸换成“今天你配当会计师吗?”,每次摸鱼都被这行字怼回来。
玩命找现成的
某天蹲厕所刷手机,突然看见个讲合并报表的短视频。老师拿着水杯当母公司,牙刷当子公司,比划着抵消分录,我差点在马桶上笑断气——这玩意儿居然能这么教?从此开启全网搜刮模式:
- 某站上刷到个用买菜比喻存货计价的
- 某乎收藏夹里堆满各章节口诀
- 连听歌软件都推来“经济法RAP”
正经教材看不进去,就看别人把知识嚼碎了吐给我。
模考玩成俄罗斯轮盘
考前二十天开始玩命模考,用闹钟卡死三小时。第一次做财管卷子,大题没算完铃就响了,手抖得跟帕金森似的。后来每次掐表就跟上刑场一样,最惨那次经济法考了58.5,气得我把中性笔摔出三米远。考分跟过山车似的——今天实务72,明天财管61,刺激得我每天吃六颗逍遥丸。直到考前一套卷,三科同时爬上70分线,我才敢把囤的咖啡扔了。
成绩出来那天正在公司对账,手机弹出短信手一抖,凭证纸撒了一地。蹲在地上哆嗦着点开链接,看见三科飘过的绿勾,鼻腔突然酸得厉害。哪有什么天赋型选手,不过是一摞写烂的笔芯、五本贴满便签的错题、和手机里128个讲分录的沙雕视频堆出来的活路罢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