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学会计那会儿,看到借贷记账法就脑袋发晕。左边借右边贷,科目又多得像菜市场的小摊,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光名字就能背半小时。我坐那翻着会计书,感觉自己像在看天书,密密麻麻的表格数字看得我眼睛发花。那时候是真想摔书,可想着以后吃饭还得靠这本事,只能硬着头皮啃。
第一步:逼着自己画图抄书
实在没招了,我跑去文具店买了张比我还高的大白纸,摊开铺在地板上。然后直接把教材里的科目表撕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往大白纸上抄。抄到“库存现金”就在边上画个钞票符号,“银行存款”画个存折,“固定资产”画个小房子。抄得手都快断了,但神奇的是,画完贴在墙上之后,每天刷牙洗脸都能瞟几眼,那些词儿突然就没那么陌生了。
第二步:把科目当邻居来记
后来发现死记硬背不行,得找关系。我干脆把每个科目当小区里的邻居。“银行存款”是个有钱老大哥,“应收账款”就是欠我钱的老王,“应付账款”成了我欠楼下小卖部的烟钱,“实收资本”是爸妈给我的创业基金。每天吃饭走路就在脑子里编故事:老王今天还钱了(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给税务局交保护费了(借:应交税费,贷:银行存款),硬是把抽象科目塞进生活场景里。
第三步:用土办法拆解公式
借贷方向记不住怎么办?我用红蓝圆珠笔在手上画标记:左手拇指涂红指甲代表“借方进钱”,右手拇指涂蓝指甲代表“贷方出钱”。花五分钟做张丑了唧的规则表压桌玻璃底下:
资产增加画↑(红),减少画↓(蓝)
负债增加画↑(蓝),减少画↓(红)
每天做完账就拍下来发朋友圈,配文“今日又给老王还债了”,评论区笑疯一片。
第四步:真账本撕了重做
最狠的是找到闺蜜开的小吃店,死皮赖脸要了三个月流水账。把她的油盐酱醋单子全复印回来,自己在Excel里重新做分录。米面粮油进货就用“原材料”,煤气费记“制造费用”,当天营业额塞“主营业务收入”,算错了就撕掉重来。有天做到半夜发现税算漏了,气得把计算器摔沙发上,结果发现按借贷必相等的铁律,差额正好是税点金额——那一刻真想抱着会计准则哭。
这么折腾半个月后,神奇的事发生了。上周跟朋友吃饭,听她说新开奶茶店账乱七八糟,我脱口而出:“你设备算固定资产得分3年摊!”说完自己都愣住——原来那些鬼画符已经烙在脑回路里了。现在看着满屏的借借贷贷,居然像看自家微信群聊那么顺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