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开始折腾CFA三级
我以前混了几年金融小公司,总被老板说我缺个硬证书。去年业绩低谷期,我自己琢磨,得来个大的提升,那就考CFA三级呗,都说这是顶级。我问了个老同事,他考过没考过,结果他说他自己都忘了,这玩意儿真费劲。我开始查网上,一堆人说三级最难,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心想试试总比闲着强。
研究CFA三级到底考啥
我打开手机扒拉那些论坛和教材介绍,慢慢搞清楚了。三级主要分三大块:头一个就是道德部分,天天教你怎么别坑人,比如啥时候该给客户第二个是管投资组合的活儿,怎么把钱分给不同投资,平衡风险;就是管理那些大笔的钱,像养老基金啥的,算算收益亏本都得会。总结下来就是:不光是做题,得把实际工作里的事儿练成习惯。我自己抄了张纸贴在墙上,天天瞅着,免得不小心忘了。
我的备考实战过程
开始动手那会儿,我买了一套二手教材,结果书皮都掉渣儿了。我先试着自己硬啃,头一周就搞懵了——管投资组合那块儿,数字一堆堆,看得我脑仁疼。后来找了个免费视频app,边听边写笔记,听不懂就重放,反反复复折腾。两个月里,我天天早起两小时练题,晚上睡前还刷个小模拟。练习时发现一个窍门:题目里总是问为啥选A不选B,我得按真实工作经验猜着来。后来练熟了,发现考试就喜欢考这些判断类的玩意儿。
中间还出过糗事儿。有一回我加班到半夜,迷糊中写笔记搞错了重点,第二天一看全乱套了。我只好把笔记撕掉重写,气得直踩脚。但这事儿让我明白了:别贪多,一步步来,一天搞定一个小章节就够了。考试前一个月,我找了个在线社群,大家互相批改作业,这招儿帮了大忙,别人一指出错,我立马改得快。
高效备考的歪点子
到头来我考完了,分数还行,至少没砸锅。自己折腾出一套高效法子,分享给你:
- 别死记硬背:那堆数字和公式,我全换成生活里的例子理解,比如算风险时想成自己买菜怕涨价。
- 拿旧书练手就行:新教材太贵,我用的破书一样管用,重点在反复做往期真题。
- 把学习当成上班:我定了个小日程,像打卡一样学,每天两小时雷打不动,省得拖拉。
- 找人一起较劲:加个社群或找个朋友互相问,比孤军奋战效果好十倍。
考完后的碎碎念
现在回头想,这备考真不是光为了证书,主要把日常工作练顺了。考完后我在公司小会上能讲几句门道,老板都点头了。过程磕磕绊绊,但坚持下来挺有成就感,你要真想考,别怕慢就开始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