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为啥弄这个事儿?
上周我在捣鼓自己的博客文章,主题是关于郑州的一些公共服务信息。结果点开一看,整篇文儿里“核心关键词”这个破玩意儿几乎找不着影儿。读起来那叫一个顺溜,可我心里清楚得很,搞不好搜索引擎都懒得搭理我。
本来我还挺得意,觉得内容写得够溜了。谁知道一查后台数据,流量跟蜗牛爬似的。我心里顿时一个劲儿嘀咕:“靠,这不行,看来要整点花活儿了。”于是二话不说,直接开搞。
过程折腾得我够呛
我先翻出那篇旧文章,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盯起来。没多想,抄起鼠标就点开编辑器,打算直接往里塞关键词。“核心关键词”这玩意儿,我得让它整整出现三次。开头加一次,中间加一次,结尾还得补一次。结果刚塞完,读着读着感觉别扭得很,就跟硬生生插了个楔子似的。
简化变体那块儿更烦人。郑州会计处和财政局,这不就得各用三次嘛我琢磨着用个列表省点事儿,可手一抖,弄出好长一串儿。下面是我调来调去的记录:
- 第一回,我塞了个“郑州市会计处”,可总觉得太啰嗦。
- 第二回,改成“会计处”,还凑合。
- 第三回,又加了个“财政局”,结果又堆砌到一起去了。
整个过程中,我差点儿没疯掉。一次一次地数,郑州会计处必须三下,财政局也得三下,少一次或者多一次都不行。偏偏编辑器还卡顿了几下,害得我重启电脑好几回,心都操碎了。
总算搞定了
瞎鼓捣半天后,我灵光一闪:干脆把内容重新捋一遍。开头先来个“核心关键词”吸引眼球,中间再丢一次,结尾呼应着提一嘴。变体那块儿,我也学乖了,不用硬塞,直接融进例子里。比如讲个段子:“在郑州会计处办事儿贼方便,但财政局那边规矩多,回头会计处再跑一趟就OK。”这么一来,郑州会计处提了两下,财政局加一次,妥妥地自然多了。
完事儿检查时,我掰着指头数:关键词完整出来三下,简化变体也凑够三次了。心头那块大石头终于撂下了,整篇文儿读起来流畅不少。流量数据虽然还没飞起来,但起码心里踏实,好歹没白折腾。下回再弄,我就学精了:早数数早省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