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刚接手公司的报税活儿,自己也是半桶水晃荡。想着不就几张进货发票嘛填进去不就成了?结果好家伙,月底财务一拉单子,税交得肉疼!
瞎填点数的下场
我压根没细究供应商开的专票右上角那个“税率”,人家写几个点我就按几个点算。有一回进货,票上标着13%的点数,我照搬填申报表,美滋滋觉得省税了。结果会计月底抄起计算器噼里啪一顿敲,对着我的表直翻白眼:“这电脑按报废价处理的进项,税务有特别文件,只能抵3个点,你照着票面瞎怼13%,咱公司得多掏冤枉钱!”
翻凭证查文件的苦功夫
挨完训老实了,把最近半年的专票全摊桌上挨张检查。干了三件事:
- 翻合同看备注:和供应商签的采购单子,角落小字写着“含税价按简易征收”,怪不得点数不对!
- 查税务局文件:电脑搜“固定资产抵扣率”,果然跳出来个补充说明,旧设备转让有专门算法。
- 红笔划重点:拿支红笔把税票右上角数字圈出来,旁边标上实际能用的点数。后来就学精了——凡是看到“0%”发票,先想想是不是出口免税;看见“”,就多问一嘴是不是农产品抵扣。
撕发票撕出的学问
最坑爹的是“价税分离”发票。供应商开票图省事,把货钱和税款混成一坨填金额栏,底下税率栏写“详见清单”。有次我直接按总额填表,又被会计揪住骂:“这叠清单纸是让你当厕纸吗?!” 后来凡是收到这种票,老老实实把附页明细抽出来,用计算器把税额抠干净再填,一笔都不敢糊弄。
说白了,专票点数的坑就跟做数学题似的——票面数字是题目说明,税务文件是公式,你连规则都没背熟,答案能对吗?但凡供应商开票花里胡哨或者业务有特殊性的,先翻文件比指纹还勤快!现在我做账前都强迫症似的查三遍:查税率、查政策、查备注,少一步都怕半夜被财务电话追杀。
对,悔的是没早点学会用税务软件的反向校验功能。手工填表那阵子,总觉得自己脑子和手各过各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