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公司对账的时候,领导扔过来一堆单据,嚷嚷着“营业外收入咋算的,抓紧整明白了”。我一看就懵了,这玩意儿听着挺高大上的,就是企业那些乱七八糟的额外收入,比如政府给点补贴,处理废旧物资卖点钱,反正跟主业没关系。
我先翻箱倒柜找资料,办公室里那些会计书又臭又厚,看了半天脑袋嗡嗡响。啥“损益表”、“应计收入”,这不坑人嘛我试着自个儿捣鼓,打开电脑搜了一圈,结果全是废话连篇,一个能直接用的公式都没有。整得我抓耳挠腮,干脆抱了本老会计的手册回座位死磕。
怎么一步步摸清套路
翻开册子一瞅,它说得倒挺直白:把企业所有杂七杂八的收入都归拢到一块儿。比如上个月政府补助了5000块,工厂处理废铜烂铁卖了3000块,再算上其他啥意外收入,比如说罚款收了个1000块(这个不算主营业务,但得计进来)。我拿个笔记本一项项记,就跟小学生抄作业似的。
- 第一步:加总所有杂项
- 第二步:减掉相关成本
- 第三步:套公式搞定
把所有乱七八糟的收入加一起。举个栗子:政府补助5000,卖废旧3000,再加罚款1000,总计就是5000+3000+1000=9000块。这一步别想复杂了,就是个纯加法活儿,就跟超市结账一样。
差点忘了!这些收入不是白拿的。比如卖废铜烂铁,得扣除运输费啥的。手册上说,算营业外净收入时,必须减掉这些相关开支。假设处理废旧的成本是500块,那净收入就是9000减500=8500块。我试了两三回,用计算器戳戳戳,终于不晕了。
折腾半宿,总结出个贼简单的公式:营业外收入净额 = 收入总和 - 相关成本。这不就完事了嘛不用背专业词,直接套进去就成了。比如刚才那个例子,收入总和9000,成本500,净额8500。我拿公司上季数据验了验,咔嚓就算出来了,领导看了直夸“聪明”。
搞定后我长出一口气:这种活儿就得动手练,死记硬背没用。现在一想,企业账目再复杂,归结起来就这么个小破公式,跟吃饺子蘸醋一样简单。下次再遇上这类活儿,我肯定能哼着小曲轻松盘它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