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发票差点坑了公司,财务大姐看我的眼神像看傻子,这事儿必须记下来让各位老板避坑。
公司新采购了一批耗材,供应商报价2000块,电话里跟我说“票开3个点”。我当时就懵了,3个点是啥意思?钱咋算?总价变不变?财务大姐刚休假,硬着头皮自己算。
我琢磨着,3个点不就是3%税吗?那简单:2000块乘以3%,等于60块税钱。不含税价格就是2000减60等于1940块呗。还觉得自己挺聪明,微信回复供应商:“行,发票开1940不含税,税60块。”
等供应商把开票信息发回来,财务大姐也正好回办公室了,顺手递给她看。结果她扫了一眼,眉毛一挑:“不对!税点算错了!你多给钱了!”
原来3个点根本不是这么算的!
被财务大姐点醒的正确算法
大姐扯过一张纸开始写:
- 关键点1:供应商说的“开票税点3个点”,指的是“含税总价”的3%吗?大错特错!
- 关键点2:3%的税率,税额是不含税价格的3%,不是总价的3%!
- 关键点3:供应商报的2000块,默认是含税总价,包括了货物钱和税钱。
她直接甩了个公式给我:
不含税价格 = 含税总价 / (1 + 税率)
对应这回3个点的单子:
- 含税总价 = 2000元
- 税率 = 3% (也就是0.03)
- 不含税价格 = 2000 / (1 + 0.03) = 2000 / 1.03 ≈ 1941.75元
然后税额 = 不含税价格 × 税率 = 1941.75 × 0.03 ≈ 58.25元
最终:1941.75(货物钱) + 58.25(税钱)= 2000块(总价)
我之前错在哪?太可怕
我之前自以为聪明的算法是:2000 × 3% = 60(税),2000 - 60 = 1940(货)。
财务大姐冷笑:“按你这算法,供应商要开1940块的不含税价,税点3%,税是1940×0.03=58.2。那他得给你开的票总金额是1940 + 58.2 = 1998.2元!比你合同谈的2000还少1.8,供应商能答应?”
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不懂,还按自己的算法跟供应商说:“开不含税1940,税60”,相当于我默认了货物本身价值1940!他按1940给我开票的话,税确实是1940×0.03=58.2,票面总价1998.2。但合同是2000块,我还得倒找他1.8?或者供应商可能就按1940开票出货了,他钱没少拿,我这边库存、成本记录全乱套,实际付了2000,票和账只记1998.2,差的1.8元不知道丢哪个窟窿里去了!审计来了直接翻车!
快速换算小技巧
大姐看我傻了,又教了一招。3个点的税率,想快速知道货值多少钱:
不含税价 ≈ 含税总价 × 0.9709
(因为1/1.03≈0.9709)
2000 × 0.9709 = 1941.8元,跟她之前算的1941.75差不多。
写在3
这一单,幸亏被财务大姐及时揪住。要是真按我那算法跟供应商敲定了,后续要么是账对不上跟供应商扯皮,要么就是财务账目一团糟,年底查账铁定出事。老板们,真别以为税点几个点就随便乘一下减一下完事。不懂的时候,拿个计算器敲敲公式:不含税价 = 总价 / 1.税率,绝对保平安。这坑我踩过了,你们就别摔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