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理财笔记时突然想到个问题:我们平时交的各种钱,到底哪些才算税收?社保算不算?罚款算不算?越想越糊涂,干脆翻出资料好好理了一遍。
先查官方文件
直接打开税务局官网找最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结果密密麻麻几百条看得眼晕。改搜关键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算定位到核心表格。第一项就是“税收收入”,后面跟着增值税消费税这些熟悉的名字。
搬出Excel做分类
把税种全粘贴到表格里,准备按挣钱方式分组:
第一类:和买卖直接挂钩的
- 增值税(卖东西得交)
- 消费税(烟酒化妆品专项收割)
- 关税(进口货过关费)
- 企业所得税(公司利润抽成)
- 个人所得税(打工人工资税)
- 房产税(有房就得年年缴)
- 契税(买房过户手续费)
- 车船税(车主年审必交项)
几个容易混淆的坑
本来以为社保也算税收,结果在文件里翻到“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单独列账,和税收平级。
查交通罚款时更逗,显示在“非税收入-公安罚没收入”里。难怪老司机常说“罚款不算纳税贡献”。
倒是买发票贴的印花税,确实在税收目录里找到了,原来发个微博都算经营行为要交税!
顺手做比对表
拿去年公开数据做排序,结果吓一跳:
增值税占46%
(每100块税收里46块是买东西产生的) 企业所得税占24%
(企业每赚4块就有1块上交)
两项加起来吃掉七成蛋糕。
最意外的是房地产相关税收,看着房价高,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总共才占13%,还没消费税(9%)存在感强。
中午和同事验证
食堂吃饭时逮着财务部老王问:“社保算不算税?”这老会计差点喷饭:“想得美!你交的养老保险都在个人账户,税收可是进国库的!”又聊到最近帮公司处理非税收入,那些资产处置收益、行政收费确实和税收两码事。
理完长舒一口气。原来税收就是国家用法律明抢的那部分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