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聊记账那点事儿。前几天翻凭证,发现新手会计在营业成本上栽坑的可不少。我自己当年也是这么摸爬滚打过来的,今天就从头捋一遍,说说营业成本到底该往哪边记。你们就当我犯过的错是给你们垫脚石了。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
刚干会计那会儿,帮一家小馆子理账。月底看利润表,发现成本那块儿怪得很。明明当月生意红火,成本数字反而比淡季还低?这简直就像说夏天穿棉袄比穿短袖凉快一样离谱。我翻着库存单,看着采购单,越看越不对劲,感觉库存就跟凭空长了腿似的,金额对不上,净跟我玩捉迷藏。
重新翻凭证找茬儿
抓瞎没用,只能硬着头皮一张张捋。我就把当月的进货单、厨房领料单全摊在地上,跟摆龙门阵似的。结果真给我揪到毛病了:好几张采购原材料的凭证,记账那小子直接记到“库存商品”的借方去了。这还不算完,到了月底盘库发现材料用掉了一大半,可对应的营业成本?账上干干净净,跟没发生一样。我就说嘛库存咋可能凭空“长胖”?
为啥借贷方向这么要命
问题就卡在这儿:营业成本到底是“花”出去了(借),还是该“收”回来(贷)?这坑我自己也跳过!刚开始学那阵,满脑子浆糊:
- 记借方? 买原材料花钱了,觉得该记借——错!
- 记贷方? 把材料做成菜卖掉了,感觉是收入相关——更晕!
折腾半天才搞明白,营业成本它本质是“耗费”,跟吃饭花了钱一个道理,属于成本费用类。在记账世界里,成本费用增加就是记在借方的!
动手调整,对错一目了然
道理懂了,立马抄起笔改凭证:
- 厨房用材料的时候,就该记: 借“营业成本”增加,贷“库存商品”减少。这就等于把库房的东西挪到成本费用这个大筐里了。
- 那些记错的分录,给它“洗心革面”: 把之前挂在库存借方的那几笔,狠狠冲回来!怎么做?红字冲销法伺候:先反向冲掉错的(借库存,贷某科目红字),再把正确的(借营业成本,贷库存)给补上去。
噼里啪一阵改,再看利润表,终于顺眼了!成本跟收入变“欢喜冤家”了——收入多,跟着的成本也多。库存数字也稳当了,不再自己长腿乱跑。
新手防坑小贴士
就俩核心,抓牢了:
- 东西从库房拿出来做菜、卖掉时: 成本冒头了(费用增加),立马记“营业成本”的左边(借方)!
- 成本费用类科目,全是“左派”! 像什么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一增加就是记在账户左边。记熟了,包你不乱。
说白了,营业成本就是那口烧菜的锅,天天在烧钱。记账嘛就是把这“烧”的过程在账本上刻清楚——锅热了(成本增加了),数字就往左边记。真别想复杂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