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家翻账本时候突然发现,2020年挣的钱还没算清楚要交多少税。财务把工资条甩给我那会儿,看着密密麻麻的扣款项,脑瓜子嗡嗡响。
翻箱倒柜找凭证
先把抽屉里攒的工资单全掏出来,桌面上摊得像摆地摊。每个月纸条颜色还不一样,有些打印的字都褪色了。拿红笔在每张纸上圈出"应纳税所得额"这行字,圈完发现圈错了三张——财务表格设计得跟迷宫似的,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两栏挨得贼近。
手算算到眼冒金星
抓过计算器哐哐按了半小时,屏幕上跳的数字看得我头晕。按到第四个月突然发现,三月份的专项扣除数漏加了父母赡养费,气得把笔摔桌上。更绝的是七月份工资单背面印着税局说明小字,举着放大镜才看清当月有劳务报酬得单独计税。
算崩溃时候想起同事提过的办法:把全年工资拆成十二份,对照税率表分段计算。结果刚动手就栽坑里:
- 税率表分七档,每档还带速算扣除数
- 奖金单独计税的算法完全另搞一套
- 自己交的社保要反推缴费基数
算到深夜在纸上列了五个公式,得出的数字比工资总额还高,当场怀疑人生。
救命稻草浮出水面
瘫在椅子上刷手机时,突然刷到个教程视频。人家拿着税务APP当场演示:导入工资数据后自动生成表格,连奖金计税方式都能勾选对比。第二天我屁颠屁颠试了下:
先把每月工资数填进APP工资模块,系统自动跳出个鲜红提示框——原来3月和8月有劳务收入没申报。跟着指示补填劳务合同金额,专项附加扣除里把漏掉的赡养费勾上,点"年度汇算"按钮,屏幕上直接弹出个绿色数字:应退税2493元!
瘫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发呆:上周在纸上鬼画符差点补交两万税钱,结果现在等着退两千多。掏出手机给财务发消息:"明年再给我工资条,能不能直接贴张二维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