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唠唠偿债能力指标这事,纯属被现实教育后才重视起来的。前阵子有个朋友公司资金链差点崩了,我才后知后觉去扒拉这玩意儿,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
一、查资料查得我头大
刚开始我就寻思,这不就是欠债还钱的能力嘛能有多复杂?结果网上一搜,好家伙!什么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满屏的字母公式晃得我眼晕。我耐着性子一条条划拉,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些玩意儿咋长得都差不多?到底哪个才是顶重要的?
我干脆把常用的指标都抄到本子上: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 = 总负债 ÷ 总资产
盯着这几个公式琢磨半天,感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像双胞胎,就差个存货。琢磨着可能这俩是核心?但朋友公司的例子让我犯嘀咕——他之前拍胸脯说流动比率看着"还行",结果该出事照样出事。
二、用自家小店账本试水
纸上谈兵没意思,我翻出去年自家小网店的账本动手算。先把流动资产(现金、支付宝余额、没卖出去的货)加一起,再把下个月要付的货款、平台服务费算作流动负债。一除:流动比率1.8!教科书都说2以上才安全,我这差口气。
不甘心,又抠掉仓库里那堆囤积的过季衣服(就是存货),重新算速动比率——好嘛直接掉到0.9!后背瞬间发凉:合着要是债主催命,我把衣服全贱卖了都填不上窟窿!怪不得我总感觉钱紧巴巴的。
三、血泪教训点醒核心
带着这身冷汗去找财务出身的老同学唠,人家一听就拍大腿:"速动比率才是命根子!" 为现在这年头多少企业死就死在"存货变不成钱"上!流动比率看着光鲜,可能全是卖不掉的货在撑场面。
他直接给我画重点:
- 速动比率>1:手头的钱和马上能收的款,够覆盖短期欠债(及格线)
- 现金比率>0.2:兜里现钱至少能扛住20%的逼债(保命钱)
反手拿我朋友公司当反面教材:他家流动比率1.5看似还行,但存货占了流动资产一大半,实际速动比率才0.6!到还款日账上根本掏不出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借高息贷款,"财务自由没实现,自由落体速度倒是挺快"。这例子听得我直嘬牙花子。
四、活学活用盯紧钱袋子
打那之后我记账彻底变样了:
- 每周清算马上能动的钱(现金+存款+三天内能回款的)
- 把一个月内要还的花呗、货款全列出来
- 两数一比,速动比率低于1立马敲警钟
上月就靠这招躲过一劫:接了个大单要垫钱进货,一算速动比率要跌到0.7,咬咬牙和客户商量收了定金才动手。现在回头想,要是没盯着速动比率,怕是要重蹈朋友覆辙咯!
所以各位,看企业也好管自己账也罢,别被流动比率忽悠!捂紧能秒变现的钱袋子,速动比率才是实打实的还债底气。指标不是万能的,但不会看核心指标?那真是闭着眼往坑里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