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账又被主营业务成本卡住了,翻箱倒柜找半天数字就是凑不拢。这玩意儿就像跟我捉迷藏似的,明明钱花出去了,回头一看账本愣是找不着地方填。干脆把这回翻箱倒柜的过程捋一遍,万一有人跟我一样抓瞎。
第一步:翻老底儿凭证堆
我第一反应就是去扒拉那些压箱底的原始凭证。采购发票、付款单子堆成山,哗全摊在桌上。拿着进货单、合同跟银行流水一笔笔对,对着对着眼就花了——这堆破纸片连运费分摊都没写清,有些票子都发黄了算数都算晕了。折腾两钟头,只抠出六成成本,剩下那些零碎鬼知道塞哪个犄角旮旯。
第二步:开系统查进销存
纸片不给力,那就上后台找电子账呗。打开公司那套做账系统,点进库存模块。输商品编号查发货记录,再拉采购入库单对比。好家伙,库存页面上明明显示上个月进了100箱原料,可领用出库那页只登记了60箱数据!剩下的40箱凭空蒸发?气得我直拍键盘——这破系统各个部门各填各的,采购说货到了,仓库说没签字领不了,财务夹中间纯粹受夹板气。
第三步:跑税务局搬档案
没辙了只能厚着脸皮求官方。揣着公章奔税务局,找专管员调电子底账。在自助机器刷身份证打印最近半年的申报报表。拿回来摊开一瞧,增值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里边勾出了抵扣的进项税额。我赶紧对着日期翻发票存根联,总算凑齐了供应商那边的发票金额。缺点是只有税额能对上,货品明细全藏在备注栏小字里,看得人想撞墙。
第四步:找审计要底稿
想起审计去年帮理过账,一个电话追过去催他们发工作底稿。等收到Excel压缩包打开,好家伙!密密麻麻全是透视表。这哥们在附件里搞了个“采购-库存-成本结转”三栏映射表,把销售商品和耗用材料用颜色标得像彩虹糖。原来藏在制造费用里的间接支出也被他拆出来摊到成本里了,还附了张手写纸条:“哥,下回分摊率用1.73别用1.7!” 真是救大命!
这四趟跑下来血泪教训总结三条:
- 别指望单一来源——凭证、系统、税局、审计各抓一摊才算齐活
- 死磕部门交接缝——采购单和领料单差的那40箱,是仓库压在抽屉里的签收条!
- 拥抱审计的彩虹表——人家理乱的线头比咱们专业多了
现在每月底我都把这四样摊一桌子对缝,账本成本栏总算不空着了。各位要是找成本卡壳了,千万别学我开始只会翻发票本——绕的弯路都够跑三圈财务室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