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唠唠我上周帮朋友公司算净利润的事儿,整个算账过程一波三折,差点把自己绕进去!朋友开了家小公司做奶茶原料批发,去年挣没挣钱、挣了多少钱,他自己心里根本没谱,账本乱得跟毛线团似的。我一拍胸脯说我来弄,结果光整理原始数据就花了三天。
第一步:先把锅盖掀开看看锅里有什么
我让他把2023年所有的收款记录、付款凭证、合同、银行流水全翻出来。好家伙,整整两个大纸箱!我把这些单据按月份铺了满客厅,光是分类就整得眼花缭乱。手机扫码收款的、现金收据的、还夹着好几张皱巴巴的欠条——这哪叫账,纯粹是记忆碎片!
关键动作:
- 把所有支付宝微信的流水导出来打印;
- 现金收入按他手机备忘录里记的日期重新誊抄(很多日期还对不上);
- 银行对账单逐笔勾销,发现有好几笔采购款对不上票。
第二步:把乱七八糟的收支理出头绪
真正动手才发现问题大了:他把客户预付的定金全当成收入记了,去年12月付的全年仓库租金直接算成当月支出,甚至连给丈母娘生日发的红包都混在"管理费用"里!我把这些单据按性质贴了不同颜色的便签:
- 收入类: 卖原料的钱(必须收到钱或确定能收到才算)
- 成本类: 买水果、奶粉、包装罐的钱
- 费用类: 工资、运费、水电费、推广费
- 特殊类: 朋友借钱周转(不算收入)、卖旧冰箱的钱(意外之财)
光是重新调整租金分摊就返工三次——每个月该摊多少得按租期平摊,不能一拍脑门全算到付款月份。
第三步:加减乘除硬碰硬
把所有调整完的数字填进表格,真正开始算就简单多了:
- 第一步算总收入: 实际卖出去原料的钱 ➕ 意外卖掉旧设备的钱(这算额外收入)
- 第二步扣总成本: 年内所有进货花掉的钱 ➕ 仓库损耗 ➕ 送货油费
- 第三步算营业利润: 总收入 - 总成本 - 所有杂费(工资水电推广费)
- 扣税得净利润: 营业利润 - 去年预缴的所得税(按税率倒推补了差额)
计算器按得啪啪响,结果跳出来朋友都傻了:去年他吹牛说至少挣了20万,实际净利润才8万7!问题就出在他把预付款当收入、乱塞费用,自己生生“创造”了十多万利润幻觉。
搞完后的暴击真相
交表那天朋友盯着净利润数字脸都绿了:“我去年夏天还换了新车!” 我翻出他8月刷的15万车贷记录怼回去:“你这叫挪用流动资金!车是固定资产得按年折旧,不能一把算进去年成本!” 更扎心的是,因为账太乱,该抵扣的税没报全,今年还得补缴一万多。他叼着烟在阳台蹲了半小时,憋出一句:“明年你按月帮我搞行不?” 早干嘛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