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还得从上个月说起。那天路过老矿区,看见俩开矿的在路边摊上扯着嗓子吵吵,说什么“这费交得忒冤”“县里算错数”。我耳朵一竖,职业病就犯了,寻思着《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这玩意儿,听名儿就死板,实际咋操作的?回家立马翻箱倒柜,从电脑旮旯里拽出个标着“工作存档”的旧文件夹,点开那个灰扑扑的PDF——好家伙,94年发布的老古董,字儿都糊了。
光看文件头都大了
开头就是一大段“根据啥法啥法”,看得我眼皮直打架。耐着性子往下捋,重点盯住第四条:交钱主体是谁?写得明明白白,“采矿权人”得掏腰包。通俗讲,谁拿了挖矿的证儿,谁就躲不掉这费用。接着往下扒拉,第五条写着“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算”,脑子当场转不过弯——比例是多少?没写!白纸黑字只笼统说了句“具体征收率由国务院财税部门定”。得,还得绕个弯子去查别的文件。
跑部门问到一鼻子灰
我这人犟劲儿上来了,非得弄明白不可。第二天揣着笔记本就往县自然资源局跑。大厅里闹哄哄的,穿西装的工作人员眼皮都不抬,甩给我一份2017年更新的费率表。好嘛总算见着数了:铁矿按1%收,金矿按2%,煤炭按0.5%……可刚乐呵没两秒,底下小字又给我当头一棒:“部分矿种可浮动30%”!这操作空间,够写八百个故事了。
- 第一步:确定矿种 像挖煤的还是挖稀土的,类型必须卡死——矿产名称差个字,费率能差一半
- 第二步:盯紧销售账本 得让矿老板拿出实际卖货的流水单子,口头报的数不作数
- 第三步:套公式硬算 销售收入×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最要命的是“回采率系数”,问了三个人,给我三种解释:管审批的说按设计标准填,稽查队的说要按现场实测比例,窗口办事的又嘀咕“看领导签字”。得,整个一糊涂账。
蹲矿山门口总算捞着干货
心一横,买包烟直奔镇上的小煤矿。蹲守俩小时,终于拦住个下夜班的会计老张。老头蹲马路牙子上跟我吐苦水:“矿上每吨煤卖600块,政府按每吨3块收补偿费,看着不多是?可县里硬说我们虚报产量,去年底突然按核定开采量的2倍收钱,说是‘惩罚性征收’!”他猛嘬口烟骂骂咧咧:“文件里哪条写了能翻倍收?这不就是欺负我们没文化嘛”
我翻出手机里拍的条款给他看,老张手指头戳着屏幕直哆嗦:“看看!第十三条写着‘对弄虚作假的加征滞纳金’,可从没提过能翻倍收!”这下算明白了,文件空子大,全看执行的人怎么玩。
写在3
折腾这一大圈,最大的感触不是政策多复杂——而是再死的条文,落到活人手里都能拧出十八道弯。现在翻回文件总则那句“维护国家所有权”,总觉着有点烫手。政策得接地气,别总让矿山会计蹲在马路牙子上骂娘。
对了,临走时老张还拉着我袖子说了句掏心窝的:“下回矿上再被乱收费,我叫老板雇你当顾问!”我乐得直摆手:“得了,就为理清这点破规定,我头发都薅掉了一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