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预扣率表,2019年税改后能省多少钱?
如果是我的情况,扣除五险一金之后每月工资8000元,实际上一分钱的个人所得税都不用缴纳了,可惜我每月的工资只有3500多元
2019年个人所得税改革,是一项标志性的大转变。这一次个人所得税有好几处大的变化,切实降低了工薪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第一大变化,个人所得税起征线提高。1980年,我们国家开始实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最初设置的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线是800元每月,相对于那个时代绝对是超高收入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连续20多年没有变化,一直到2006年才调整到了1600元。2008年3月1日,个税起征线又有1600元上调至2000元。2011年9月1日,个人所得税起征线有2000元上调至3500元。2018年10月1日个人所得税,起征线再次上调至5000元。
第二大变化,按年综合扣税。过去的个人所得税缴纳,都是实施按月扣税,这种方式很不公平。记得2010年底,我有生以来第1次缴纳了个人所得税100元。原因是单位发放了年终奖2000元,当时每月的工资到时候才1000元,而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2000元。真的感觉特别的坑。明明自己收入低的很,却被征收100元个人所得税,仅仅因为发了奖金,感觉太不公平了。
新个人所得年收入不超过60000元的部分,不需要缴税。但是在缴纳的时候,还是按月扣税。虽然每个月是按照5000元的起征点进行个人所得税缴纳,不过是实行的预扣预缴。如果因为当月奖金工资发放扣税扣多了,可以在次年的3月1日到6月30日到税务部门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以退回。
第三大变化,实施居民综合收入纳税。过去的时候我们都是以每月的工资作为标准,实行纳税。从2019年开始,我们实施工资薪金所得、劳务费收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项,作为居民综合收入统一纳税。这也大大降低了,一些以劳务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人群的纳税问题。
过去的劳务费收入,800元以内不扣税,800~4000元按照20%的税率扣税。4000元到2万元,按照扣除20%的成本后再按20%的税率扣税,2万元到5万元税率是30%、5万元以上税率是40%。
如果以综合收入所得为计算标准,起征点是5000元,还可以扣除20%的成本。要想达到税率20%,需要月收入1.7万元呢,所以税负也大大降低了。
第四大变化,因人而异,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在修改个人所得税起征线为5000元的时候,不少专家就提出起征线太低了。不过当时国家承诺,要让工薪人员切实感受到个人所得税税负大幅下降。国家更对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推出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主要包括: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房租支出专项附加扣除、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和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比如我,目前一个孩子正在上小学,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我的父母都已经60岁,我是独生子女,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因此,我实际上个税起征点达到了8000元。
如果按照2018年10月之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月入8000元每月就要缴纳345元的个人所得税,而现在可以一分钱不用缴纳了,当然非常划算。
2019年个人专票税率具体是多少?
2019年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大大增加主要在于增值税和所得税
增值税优惠:针对小微企业由原先每季度9万免税额度改为每月10万免征增值税额度,另外从2019年4月1日起,将适用16%增值税税率的项目改按13%税率征税,主要涉及制造业等行业;将适用10%税率的项目改按9%税率征税,主要涉及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保持6%一档税率不变,主要涉及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
所得税优惠政策:其中包括2种情况,一、应纳税额在100万以下税负为5%,低于标准税率20个百分点
二、应纳税所得税额在100万到300万之间税负为10%低于标准税率15个百分点
本次减税力度堪称史上最大
2020年个税退税你退了多少?
很开心,工作了这多年,今年是第一次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了,说实话,还是要谢谢我们的国家。四月份接到单位人力同事的邮件通知,让我们自行在个税app中对自己的2019年度全年所得进行汇算清缴的操作。经过了20天多的等待,退税已经到账了。
这个汇算的目的也是国家给到我们每个自然人的一个窗口,让我们可以对自己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的收入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有些人可能收入来源的多样性,有些收入没有进行申报,有些人可能只有工资薪金收入,加上去年改革后,有也些人平时也没有时间去关注的到专项附加扣除等相关的可以享受到政策;那么通过这个年度的汇算清缴的流程,再给每个人一个窗口期进行补操作;
个人认为,大家还是要实事求是得比较好;不要觉得暂时没有办法查到,就不申报,或者是虚假的进行申报专项附加扣除之类的,现在大数据能力是越来越强了,未来哪一天如果被系统查到了,得不偿失,主要是个人的征信会受到影响;
在具体的操作中,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如果您2019年的收入中有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您可能要重点关注一下,可以分别按合并在一起计税,还是分开单独计税方式分别看一下最后,哪一种方式比较划算;具体后台如何测算的,这说起来比较麻烦,但这是国家给咱们老百生的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这是没有问题的,我当时第一次的时候没有选择合并计税,到后面的结果就是不补也不退,后来,我又试了一下合并计税,就显示可以退3783元,还有点小惊喜;如果您没有关注的话,可以有空看看,我们的同事,选择合并之后,一般都会有退一点税,
当然,如果您的收入超过的45%的最高税率,基本上退的可能性就比较小,那这个时候再合并,可能就是要补税了,所以,各人的情况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选择。
博士现在的待遇水平如何?
博士在我国的学位等级里面属于最高层次,也是研究生领域的最高等级。通常来说博士生就是指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证书,但是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那一类研究生。所以严格来说只有取得博士学位才可以称之为是博士。但是我国关于博士毕业标准是比较高,博士研究生不能顺利毕业被延期很正常,所以博士相对于本科和硕士占比并不高。
那么根据教育部在2015年公布的有关于博士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全国博士毕业生共有53778人,招生人数为74416人,在校博士研究生有326687人。根据这样一个数据,在2015年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是硕士毕业生的1/10,还是比较稀缺的。
而且主要的博士毕业生分布情况也是和城市经济呈一致形态的,与高教资源关系密切。其中当属北京、上海、江苏这三个省级地区的博士产出最高,单就这三个省级行政区就已经占据一半。与此比较的是那些中西部省份,比如说重庆、河南、云南,河北等,这些省份每年的博士产出量只有几百人,更加的稀缺。
关于博士毕业的薪资待遇,关于这个薪资不能给出一个的统一的标准,具体因就业方向、单位和所学专业不同而异,下面就分点说说吧。
就业单位(私企>研究所>国企和事业单位)
NO.1 大中型民营企业关于民营企业工作薪资也是和毕业院校、专业也是正相关的。首先国内顶尖名校和普通高校的博士生,肯定是在就业起点上会有高低的。再者就是像近几年比较火的行业:金融、IT、互联网等这些,博士年薪一般都是在15-25w之间,比较少的也在10-15w区间。紧接着就是传统型行业(矿产、勘探等)和工科专业,年薪一般是15-20w,少则也有10-15w。话说回来,私企虽然说在工资待遇上很高,但其工作强度和压力大部分也是要比国企和事业单位要高很多的。属于活累钱多的那种。
NO.2 科研机构科研相对于其他工作可能会更加的枯燥无味,一般都是那些热衷于科学研究,是希望通过自己对于国家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最佳选择。它因为有事业单位编制加持,所以会比较的稳定,一般也会有住房配给,工资收入也在10w-20w之间,相对来说会轻松一些。
NO.3 高校任职对于博士来说,如果从事事业单位主要也是集中于高等院校这一类吧。那么对于高校教师,如果是二三线高校,基本工资一般都是在0.5-0.7w左右,但是它的附带福利会比较多,对于博士入职,如果是名校毕业,一般都是会给予安家费(1-5w左右)和科研资金(5-25w左右),除此之外每个月还有额外的各项津贴。以前为了吸引人才,还有经常送住房,现在应该比较少了。不过对于那些高端人才我觉得这项福利应该还会提供。所以在高校任教师,年薪普遍在10w+,主要根据当地的发展和学校层次而定。
所以对于博士来说,就业起点和薪资都是比较高的,一般都是在10w+以上。如果是国内名校甚至是海归博士会更高些,能够进入大公司任职管理岗位那年收入都是在20w以上的。
接着是根据就业地区来说针对于高校教师岗位,根据一些统计数据从薪资待遇上看,虽然东西部地区博士待遇差距比较大,但是消费和物价水平差距基本上也抹平这样一种待遇差距。因为东部大部分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好,所以在物价和消费指数会比较高,自然在薪资待遇上必然会比较高。但是在东部高校关于安家费还有减少和取消的迹象。但是很多的中西部高校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还是会给予更高比例的安家费,甚至还折算为住房优惠。
专业和岗位区别关于专业区别影响高校教授的薪资主要是体现在科研经费上,我国在科研经费分布上会更加的偏向于理工科专业领域,一般都是几十万和百万级别,而且申请难度也相对较低。但是在一些文科专业(比如说历史和哲学类),他们的科研经费相对比较的少,即使是国内名校最高也不过是10w左右,极少能够达到百万级别,而且难度很比较大。
还有就是在私企工作中,关于专业不同带来的薪资差别,主要还是集中于金融、计算机和互联网快钱热流的行业,这些领域的相关专业博士普遍起薪和起点比较高,年薪基本都是在20w+。如果是名校毕业会更好,比如华为在清华大学招博士是就叫价年薪30w+,如果是IT专业能够有40-50w年薪。而对于金融领域会更高,普遍在30w+。相对来说理论性比较强(大部分的文科专业)毕业之后的薪资待遇会比较低,优势也不是很大,大部分都将从事高校教师岗位.
我国对博士的产出量上和美国是旗鼓相当的,基本上每年的博士毕业生都维持在5w左右,但是从质量上和美国相比还是存在差距。我国截止2015年具有博士培养机构有788个,美国有432个。但是就人口总数上对比,我国的博士人数还是相对美国较少。然而我国的经济体系没有美国完善和均衡,加上这几年经济不是特别景气,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博士数量可能有些饱和甚至是过剩,但是高端博士还是比较稀缺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税后年收入多少?
应缴个人所得税为290元,实发工资为9710元。计算公式:税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步骤:月收入10000元;五险一金0元;起征点5000元(新个税于2018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0元;专项附加扣除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元。得:税额=(10000-0-5000-0-0)×10%-210=290元应发工资为=10000-290=9710元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扩展资料征税对象:1、法定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2、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3、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