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税负率预警,企业所得税预警是怎么一回事?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所得税税负率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各行业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率都有一个平均值,亦称为预警值;将它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以前各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这样该企业就可能会引起税务部门重点关注了
税务预警的原因有哪些?
税务预警,也称税务风险预警或税负预警等。我想你所说的是税负预警。这是税务机关为了加强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管理,防止出现零、负申报,控制税负偏低的纳税人而采取的一项征管措施。它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特定产品、品种,经过对辖区内所有纳税单位的调查而得出一个平均税收负担率。如中药材税负预警1.6%、淀粉加工1.8%等等,也就是说纳税人在一定时期的税负在预警线以上,税务机关就不过份监管,如果低于预警线,税务机关就要分析原因,进行纳税评估。这是防止纳税人虚构经济业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一种方法。 扩展阅读: ⑴增值税预警:零申报税、低申报 、零销售额、月销售额低于五千 税负低(低于本市同行业税负) ⑵加油票、运费票预警:费发票抵扣的企业进行预警 税额不要超过增值税的2%~3% 税额不要过万 ⑶滞留票预警:进项超期认证,对存在滞留票或者较多的企业预警处理:把税额计入成本 ⑷进项、销项变动预警(弹性预警):考核生产经营稳定性,主要针对隐瞒销售、虚报销售、虚假抵扣进项税额变动率=(本期进项税额-上期进项税额)/上期进项税额*100% ⑸应税销售额变动预警:同比(本期比上年同期)、环比(本期比上期) ⑹发票用量预警:一定时期内不要有大的变动,特别是四小票(运费,农产品,废旧物资,出口退税) ⑺红字发票率预警:对红字发票的份数(不要超过2%)、金额(不要超过一万)进行预警,红字发票跨月要开证明单 ⑻作废率预警:对税额超过一万、作废率超过50%进行预警 ⑼存货周转率预警:对申报表存货、流动资产过大的情况进行预警(不要大起大落,变动范围10%--15%) ⑽固定资产周转率(利用率)预警: 销售额要和固定资产配比,固定资产大,销售收入就应该大 ⑾在建工程增长率预警:只对在建工程余额增长超过10万元的企业进行预警,可能将产品或原材料用于在建工程,从而将进项税额转出,视同销售等情况 ⑿福利费异常预警:是否存在将外购或自产产品作为福利费发放而不做进项税转出或计提税金 ⒀营业外支出增长预警:企业存在外购,自产产品用于赞助活动而不做进项税转出或计提税金 ⒁超过一般纳税人标准而为认定小规模预警:工业50万,商业80万,超过将转为一般纳税人 ⒂小规模纳税偏低预警:工业300.商业200 ⒃小规模申报预警:申报销售额小于发票开具金额 ⒄增值税与所得税变动率预警:增值税变动率=(本年应纳增值税额-上年应纳增值税额)/上年应纳增值税额*100% 所得税税变动率=(本年应纳所得税额-上年应纳所得税额)/上年应纳所得税额*100% ⒅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率预警 :主要核查是否有虚开发票
企业所得税风险预警通知书的?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写:
1.毛利率情况毛利率是否偏低及偏低的原因;
2.本期费用率比较高的原因将费用金额占比比较多的费用项目金额及占比等情况逐一进行说明;
3.是否存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导致本期利润偏低及企业所得税税负偏低的情况。
如何才能控制公司的税负?
简单地说,100元的收入,交了10元的税,税负率就是10%。这是对税负率最通俗的解释。
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税负率这个指示,说明大家的税收风险意识普遍提高了。每一个行业,税负率都有其合理的水平,过高和过低的税负率都不正常。过高的税负率,说明企业管理上存在问题,交了冤枉税;过低的税负率表明企业可能少交了税款,存在被查补税款的可能。
一、税负率是什么?
税负率是企业一定时间内应缴税收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税负率过高,则表明企业税收负担重;税负率太低,则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税收风险。
例:某企业2019年度营业收入1000万元,应缴各种税收120万元,则企业在2019年度的税负率=120/1000*100%=12%。
也可以分税种计算税负率。比如:增值税税负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土地增值税税负率等等。
二、如何才能控制公司的税负?
这个题目的确有点太大,因为不同的税种,对其影响的因素是不同的。比如:影响土地使用税的因素是企业实际占地面积和当地税务机关规定的单位税额;影响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因素是所有影响到利润的项目及税法规定的纳税调整项目等等。
一般企业涉及到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所以咱们就谈谈这两个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如何降低这两个税种的税负指标。
1、增值税的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是企业一定时间内应缴增值税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缴增值税/销售收入*100%。
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缴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包括:当期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当期购商品或服务的金额及适用税率、实际取得的合格的进项税金额、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期初留抵税额等。 作为企业,不可能为了少缴税而减少销售收入,因此,降低增值税税负率,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所有购进商品或服务,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2)尽可能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商品或服务,取得尽可能多的进项税用来抵扣。因此,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商品或接受服务,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适用税率也只有3%;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商品或接受服务,根据应税项目不同,可以取得税率为13%或9%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3)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比如,对外提供应税劳务,如果是简易计税项目、甲供材料项目、清包工项目等,可以实行简易计税,征收率为3%,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本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企业所得税。
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因素更多、更复杂,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也非常多。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所有购进商品或接受服务,尽可能取得合格的发票。
对方按规定提供发票,这样相关支出才可以按规定税前扣除。绝不可因为价格便宜而不要求对方提供发票,这一点在部分小型民营企业表现的更为明显。甚至个别房地产开发公司因为价格便宜而不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发票。结果,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各项税负均异常偏高,最后的结果是得不偿失。
2、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非常多,企业财务人员一定要好好学习和掌握。比如、安置退伍军人、安置下岗职工、安置残疾人等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固定资产加带折旧政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了。
单就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而言,大部分小型企业都可以用得上。政策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如果企业有单个指示可能不符合,通过提前筹划一般是可以符合的。因此,这项优惠政策,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特别重要。
影响企业税负的因素还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请问税务人员如何检查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税负低问题?
先给你说说目前税务局的管理模式。
现在县市区的税务局只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比如催企业报税、发票检查等,真的要检查企业的所得税或者增值税深层次问题,比如你说的税负低的问题,则是由稽查局去落实,一般的专管员是不会去做这个事的,这就叫各司其职。
而且,国地税合并后,稽查局的管理模式也变了,合并钱,每个县市区的国地税都各自有一个稽查局,属于当地国税或地税的下属部门。国地税合并后,稽查局的设置变化非常大,取消了一县市区对应一稽查局的设置,改为分片区设置稽查局,而且上收了管理权限,稽查局直接隶属于市稽查局管理,属于市局的派出机构,这样可以避免当地税务局对稽查局办案的干预。
再说说这增值税和所得税税负低的问题。在这,我们不得不先说说这稽查局办案的案件来源问题,无非就是两种来源:一、举报;二、大数据监控推送风险任务。
举报的案源大家都清楚,没啥好说的,这样的案源不是稽查任务的大头,稽查案源主要还是来自大数据监控推送的风险任务。
大数据是怎么发现风险的呢?方法很多,税负就是一个关键指标,增值税税负和企业所得税税负就是比较常用的指标,稽查局通过专业的软件可以在金三系统中抓取数据,再按设定的指标去比对数据就可以发现一些异常,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账目检查,不然,通过人为的观察去发现数据异常实在太难了。
对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负低的问题,稽查局一般怎么入手呢?其实只要看看增值税税负和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指标是怎么来的就清楚了。
增值税税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不含税销售收入;
企业所得税税负=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不含税销售额;
对增值税来说,你的税负过低,稽查一般都从销售收入和进项发票入手,首先看你有没有未申报的账外收入,这其中的重点就是看你的往来账,比如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是否有大量余额,再就是看你抵扣的进项发票有没有虚开的问题,这主要看开票企业的地点远近和发票项目跟开票方的营业范围是否符合,比如长沙一家房地产企业买的装修石材是从河北一家企业买的,这多少有些不合常理,税务局若是发现了,肯定会去调查的。
企业所得税的稽查跟增值税差不多,无非也就是从收入和成本两处着手,再严重点的就是税务调查银行流水,以此来比对企业的收入明细账。
税负监测也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因为这是以大数据功能为基础的,没有大数据就没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比对,那就很难发现哪家企业的税负异常。
但是,现在一些企业也意识到税负这个问题了,不会一味的去隐瞒收入或者做大成本,而是把自己的税负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比如,有的企业为了少交增值税,就会故意少报收入,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增值税税负偏低,可能引起税务局的注意。
怎么办呢?这些企业就会对一些进项发票故意不做认证抵扣,这样操作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不会有太大变动,但同样可以实现少报收入少交增值税的目的。但是,这样也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会形成滞留未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大量的滞留进项税额也会引起税务局的监控。
所以,任何的歪门邪道想要在如今数据的监控下不留下任何痕迹那是不可能的,如实申报纳税才是正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