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费用分配表怎么分配加例题过程?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即按照各种产品所需的生产工时来分配企业的制造费用。以下是具体计算步骤和例题说明:
首先,计算制造费用的年度计划分配率,公式为: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总制造费用÷总生产工时。
然后,根据每种产品所需的生产工时和年度计划分配率,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例如,某企业本月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36000元,甲产品定额生产工时200小时,乙产品定额生产工时100小时,那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36000×[200/(200+100)]=240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36000×[100/(200+100)]=12000元。
此外,也可以采用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仍以上例为例,假设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12000元;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9250元,那么分配率=(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甲产品定额生产工时+乙产品定额生产工时)=(12000+9250)/(200+100)=3.2。因此,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12000×3.2=38400元,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9250×3.2=30400元。
二、生产车间分配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a产品—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b产品—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
发生制造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等
工时分摊计算公式?
一、工时比例 = 各员工权重 / 总权重
其中,各员工权重是指每个员工所负责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比例,总权重是所有员工的权重之和。
例如,如果三个员工分别负责50、30和20个工作量,那么总权重就是100。在此基础上,第一个员工的权重占比为50/100=0.5,第二个员工的权重占比为30/100=0.3,第三个员工的权重占比为20/100=0.2。
二、为:总工时数÷工作人数=每人平均分摊工时数其中,总工时数指的是团队或部门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周或一个月)的总工作时间;工作人数指的是参与完成该项工作的人数。
工时分摊可以帮助团队或部门更好地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工作时间,避免出现人员疲劳或超时工作的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工时分摊还需要考虑各成员的不同能力和工作负荷,以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分配。
三、计算公式如下: 工时分配率 = 每个任务所需的工时 / 总工时 其中,每个任务所需的工时是指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总时间,包括所有的工作和等待时间。
四、如果糸用同一种原材料的话,就用当个月伽总制造费用除于所生产所有产品的时间,跟住得出果个数在剩翻上你每一种产品用的间.
例如:当月制造费用8000元,生产了,A产品5000件工时100小时,B产品3000件,花去工时200,C产品2000件工时50小时,原材料是同一种.
那么你就按工时进行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单位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8000/(100+200+50)=22.8571,则A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100*22.8571=2285.71元,B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200*22.8571=4571.42元,C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50*22.8571=1142.87元
怎么计算按工时分配制造费用?
一、计算分配率某产品工时分配率 = 某产品实做工时 / 车间全月总工时某产品应分摊制造费用 = 车间制造费用总额 * 某产品工时分配率。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包含间接材料费、间接人工费用、折旧费等。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间接材料是指企业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但不能或无法规入某一特定产品的材料费用。如机器的润滑油、修理备件等。间接费用的归集一般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等原始记录进行。计入制造费用的总帐和明细账。
间接人工费用是指企业生产单位中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或其他不能归入直接人工的那些人工成本,如修理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等。对间接人工费用应根据“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表”确定的数额,记入有关制造费用明细账,并根据“工资、福利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记入“制造费用”帐户。
二、计算分配率某产品工时分配率=某产品实做工时/车间全月总工时某产品应分摊制造费用 =车间制造费用总额*某产品工时分配率。
生产工时比例怎么分配计算费用?
一、直接人工工时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财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采用直接人工工时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程序如下:
(1)分别按生产单位归集本期发生的制造费用;
(2)确定各生产单位耗用直接人工工时的总量;
(3)根据各生产单位归集的制造费用和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时总量,分别计算出各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分配率;
(4)根据各产品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时和制造费用分配率计算出各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数额。
计算公式如下:
某生产单位制造费用分配率=该生产单位本期归集的制造费用总额÷该生产单位本期发生的直接人工总工时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时×该生产单位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我不是大神,只能根据工作经验谈一谈。
实际成本受各成本因素变动影响,成本结果也时常会是不稳定的,并且核算量太大,涉及多项目时,归集分配实在太头疼。
(题主要求分录,我都简写)
1、材料购入
借:材料
贷:应付暂估 (后续来票冲暂估)
2、领用材料,发放工资, 归集并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领用材料、发放直接人工工资)
贷:材料/应付职工薪酬
借:制造费用(折旧机物料消耗间接工资等等)
贷:累计折旧/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以上为归集,接下来分配,分配方法结合实际选定,材料占比重很大,就按材料成本比例分配,要么就是机器工时或者人工工时分配,这些数据需要制造工程提供理论数据(这些理论数据也是标准成本理论基础),注意有的工艺存在交互分配。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分配进来)
贷:制造费用
3、完工入库
借:半成品/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半成品领用参考材料领用,完工入库核算有的企业从简会有约当产量法,月末无在制品核算法。
4、销售
借:应收账款
贷:收入及税金
借:主营成本(有数据基础细分到料工费也行)
贷:产成品
这一点要考虑是产成品库存采用先进先出法出库,还是加权平均法出库,出库单价不一样,当期损益不一样。
接下来基于ERP说标准成本(手工的话很多差异生产当时不能及时收集):
首先要建立标准体系,BOM,节拍,根据预算确定产量(不可能预算产量超过理论最大产量,不然要加设备投资),机器工时,人工工时,折旧预算金额(根据资产投资金额及折旧方法预算)、其他制费预算金额(电费辅料各种制费支出包括出差都算,分类别预算好),可见标准成本的建立是在有一套预算数据基础上。
根据BOM确定标准用量,根据合同价格确定采购件标准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建立。
根据人工工资及制造费用总额,以及工时总额,标准人工费率和标准制费费率确定,标准人工成本,标准制造费用建立。
累加成本,制造件一层一层成本累加,父级标准成本形成。
现在,在标准成本作业下,我们开始生产了:
借:材料(标准的)
贷:应付暂估
实行年度定价的企业,订单价格应该等于标准成本,否则,按市场行情估计,会有以下差异:
借:采购价差(正差或负差,所有差异都有可能正或负,下同)
贷:应付暂估
来票,假如订单价格和开票价格有差异(一般相符,但难以避免小数位差)
借:应付暂估/发票差异/税金
贷:应付账款
采购价差可以考核为什么会超出标准采购价格,需要分析。
生产领用都按标准走,报产入库都按标准走:
1、材料领或半成品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半成品
2.、报产入库
借:半成品/产成品(料工费)
贷:生产成本/人工和费用标准吸收
3、实际工费发生
借:各工费科目—实际发生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累计折旧等
4、加工差异
报产过程中可以修改标准用量,比如材料是用kg计量成本,例如钢材,我们知道钢材做成零件,面积大小固定,但厚薄不一定固定,厚度有公差存在,就会有重量差存在。
比如BOM是用A材,材料批次发现有问题,临时用B材替换,AB有价格差异或者重量差异,也会形成报产差异。
借:材料成本——加工差异
贷:原材料(重量差或AB材差)
有报废
借:材料成本——废品支出
贷:材料/半成品/产成品
假如有外委过程:该外委而没有外委,也会有差异。
假如设变,物料库存切换,没有关闭原生产工单,没有修改Bom,没有重新累加成本继续按原工单报产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差异(我也会犯这种错,都是泪,但可以解释)
这些差异都会反映为什么没有按设计的标准走,差异金额有多大,差异原因是否可以接受,跟员工KPI是否相关。这对预算执行会产生影响,差异原因分析如果大到有必要调整标准,则允许调整,一般情况下,标准一年不变。
所有的差异都会在月末转入损益。其中制费的差异转出如下
借:制费——转出(制费实发生际借方与制费吸收贷方之差)
借:损益科目(正差或负差)
实际上走到这一步,产销平衡的前提下,大家可以看到,标准成本已经还原到了实际成本,比实际成本更让人清晰的是标准成本下列出来了各种差异,对下一步生产执行提供了指导。假如产销不平衡,当月超支的债当月就还在损益表了,不会跟随销售的发生递延到销售月,对于流动性的管理层来说,更加公平,不存在前任的管理失误当任来买单,当任的问题遗留到下任的事,数据反馈及时行高于实际成本。
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按工时分配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一、按工时分配制造费用:
1、先计算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待分配费用/分配标准总额(定额工时合计)=(元/每工时)
2、计算各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各产品的分配标准
3、分配结转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贷:制造费用
二、制造费用是车间发生的生产所有产品共同承担的间接生产费用,应在生产的各种产品之间予以分配,分配后该产品承担的制造费用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按工时分配制造费用计算方法是:分配率=制造费用/各种产品工时总和,某种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工时*分配率,分配后会计分录是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