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儿想起来分享这个事,就说说会计科目表在不同行业的区别。我以为所有行业的会计记账都差不多,就跟吃饭喝水一样,肯定简单明了。结果?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那天我在办公室,看着账本儿琢磨开了。我是老会计了,干过制造厂和零售店,现在跳到广告公司帮人管账。突然发现,每回换地方,那些记账的分组都让我头晕。比如制造业,他们车间里一堆原料和半成品,账上就得整出“原材料库存”和“在制品成本”,还得搞折旧,机器设备天天在磨损,烦死了。我打开 Excel,试着列了一遍制造业的常用科目,靠,密密麻麻,光是成本类就能排满一整行。
开始研究
我开始手贱去查,反正无聊时间多。先找零售业的资料,网上翻翻论坛,又问了前同事。零售这边简单点,核心是“商品库存”和“销售成本”,但也得考虑损耗和促销费用。我记在本子上:零售业的重点科目,基本围着货物转。库存积压快过期就得打折扣,成本这块容易乱。然后轮到服务业,比如广告公司,我去,账上全是“服务收入”和“广告费支出”,但无形的东西太多,员工工资、软件租赁费一大堆,没个实体货品,记起来贼含糊。我就纳闷了,差别这么大,平时开会吵架时,老板问为啥利润不对,我都得从头解释。
我决定系统比一比。花了两天时间,翻出旧公司资料和新找的服务商文档,一个个表格对起来。重点科目得先看收入类和成本类:
- 收入科目:制造业看产品卖价,零售业靠销售额折扣,服务业则分项目收费,每回计算标准都不一样。
- 成本科目:制造业一堆机器折旧,零售业库存报废,服务业的人工费占大头,真够折腾的。
资产这块也牛鬼蛇神,制造业机器价值大,得年年折旧;服务业的资产少,但软绵绵的版权费也得分摊。我就拿这些在纸上画图,越画越懵圈儿。
折腾实现
折腾明白了,结论是区别大着!根本不是小打小闹。重点科目里,比如“成本”,制造业算进材料和生产费,零售得盯货物损耗,服务业全在人工,结果算出来的利润差好几条街。我用这个搞了个小结,在公司账务会上讲了一遍,几个新手会计还拍拍手。回头想,这顿操作真该早做,上次在制造业混时,就因为成本科目弄混了,老板扣我奖金,气死我了。那会儿刚换了行业,啥都不懂,账算得糊涂,家人还说钱少了不够开销。现在好了,搞清楚了,以后跳槽也不用瞎摸索,直接套模板就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