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残疾人保障金咋算的,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们公司来了个新政策,说是要给每个员工交一笔钱,专门给残疾朋友用的,我当时就想:这玩意儿到底咋算?可别让我迷糊了。
我的实践旅程
那天一大早,领导丢给我一个表格,里边密密麻麻的数字,写着“残疾人保障金金额”。我一看就懵了,心说这啥玩意儿,跟工资挂钩吗?我就琢磨着不能瞎蒙,得自己动手搞明白。直接打开电脑,点进政府网站,找找政策文件。一查资料,还真有说明,但写得又长又官方,我看了半天没闹清。我试着搜了个“怎么算残疾人保障金”,冒出些案例解析,这才稍微开窍。
我拿了个计算器,找个简单例子来算算。公式就三条腿:单位年工资总额、安置比例和实际安置人数。我就自己弄了个假数据:假设公司一年工资100万,政府说该安插1%的员工当残疾人。但实际只安了半个人(这比例怪怪的,但政策就这样)。公式长这样:保障金 = (单位年工资总额 × 安置比例 - 实际安置人数) × 本地区平均工资。我直接套进去:100万 × 1% = 1万;再减去半个人数0.5(单位是人头);差值是0.5;乘以当地平均工资,我查了查去年本地平均是6万,所以0.5 × 6万 = 3万。算完一瞅,果然就这么多钱!
但这公式太抽象,我就又找了个真实案例练习。用我们前部门的数据:全年工资200万,该安插1.5%的员工,实际安了1个人(就是那个坐轮椅的老王)。算法一样:
- 先算200万 × 1.5% = 3万
- 减去实际1人 = 差2万(单位是“人头金额”)
- 平均工资还是6万,所以2 × 6万 = 12万保障金
折腾了半天,我用个图表工具画出来,对比几个例子:不同工资额、安插比例差一点,钱就大变样。比如,差个人头就多好几万,这不坑人吗?好在搞明白了,现在跟同事聊起来,我都能掰扯清楚,省得他们瞎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