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注册会计师考试,具体点儿,就是那试卷里头都有些啥题型。别看这好像是挺基础的事儿,当初我刚琢磨考证那会儿,对这个也是一头雾水,感觉心里没底。
我这人做事儿,就喜欢先把路探明白了再往前走。决定要考注会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搞清楚,这考试到底是怎么个考法,卷子上都会出些什么样的题。总不能两眼一抹黑就冲。
摸索阶段:先分清大类
我先是上网到处扒拉资料,问了几个已经考过的朋友。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这考试分两个阶段: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得,这就像打游戏,得先过小关卡,才能打大Boss。
了解到这个大框架后,我就琢磨,那这两个阶段的题型肯定不一样?果然,专业阶段考好几门课,综合阶段就一场考试。这复杂度肯定不同。
专业阶段:花样还挺多
然后我就开始抠细节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阶段,毕竟这是第一道坎,得先迈过去。我发现专业阶段那几门课,题型还真不少,主要有这么几类:
- 单项选择题: 这个好理解,就是四个选项选一个对的。跟咱们从小到大考的试差不多。
- 多项选择题: 这个就有点头疼了,几个选项里头,对的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全对,少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或者得部分分,记不太清了,反正挺绕的。
- 计算分析题/计算题: 像《会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这些科目里头,这种题是大头。得列公式、算数字,一步步来,光知道理论不行,还得会算。
- 简答题/问答题: 《审计》、《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里头常见。就是要你用自己的话,结合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或者分析个小案例。
- 综合题: 这个是压轴的,分值高,难度大。通常是给一个大案例,里面掺杂了好几个知识点,让你综合运用学过的东西去分析、判断、计算。考《会计》和《审计》的时候,碰到这种题,真是脑细胞死一片。
我当时就把这些题型都记在一个本子上,感觉像是拿到了闯关地图,心里稍微有点谱了。至少知道要练哪些“武功招式”了。
主观题 vs 客观题:另一种分法
后来又听人说,还可以简单地把题型分成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块。客观题就是选择题(单选、多选),电脑阅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主观题就是后面那些计算题、简答题、综合题啥的,需要人工看你写的步骤、分析思路给分。
听说以前好像客观题分值占比挺大,后来改革了,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分值越来越平衡,好像是对半分了。这对我来说感觉还行,毕竟死记硬背的选择题有时候也挺头疼的,能写写算算的主观题,只要思路对了,多少能拿点分。
综合阶段:大融合
至于综合阶段,那就简单粗暴多了,基本上就是卷一、卷二两张大卷子,里面全是综合案例分析题。考的就是你把专业阶段学的所有东西融会贯通,去分析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难度可想而知,不过题型上倒是没那么花哨了。
我的实践感受
刚开始弄明白这些题型的时候,我确实有点懵,感觉要准备的东西好多。特别是看到那些综合题、计算分析题,心里直打鼓。但反过来想,知道了考什么题型,学习就更有方向了。
比如,我知道选择题多,那平时看书就要注意细节,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得掰扯清楚。知道计算题、综合题分值高,那平时就得多动手练题,光看书肯定不行,得实打实地算,去模拟那个考试的场景。
我那时候就是这么干的,针对不同的题型,用了不同的复习方法。刷选择题库,专门练计算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对着案例一遍遍地写分析思路。虽然过程挺累,但感觉每一步都踩在点儿上,心里踏实。
反正,搞清楚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各种题型,是我整个备考过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帮我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重点,让我后面的努力没有白费。今天就把我当初这段摸索的过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正在备考或者打算考证的朋友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