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说说我自个儿捣鼓那个“单式记账法”的事儿。也没那么玄乎,就是个流水账的记法,特别适合我这种不想搞太复杂的人。
最早是啥时候?好像是前年,我不是在家里瞎倒腾,做了点小手工拿去周末集市卖嘛卖了几次,收钱、买材料,钱进进出出的,脑子有点乱。想着得记一下,不然赚了亏了都不知道。
一开始我寻思着用个手机App,结果下载了几个,感觉都挺麻烦,还要设置啥科目,啥账户的,看得我头大。我这就是个小打小闹,用不着那么专业。
后来我就想,干脆拿个本子记。
我就找了个没用完的笔记本,也没特意去买账本。咋记?我想了个最简单的法子:
钱进来了,我就记一笔。 比如,那天卖了个小木雕,收了50块钱现金。我就在本子上写: “3月5号,卖木雕,收现金,+50”。就这么一笔,表示我钱袋子多了50块。
钱花出去了,我也记一笔。 比如,我去买了点颜料,花了20块,用微信付的。我就记: “3月6号,买颜料,微信,-20”。 这一笔,表示我钱少了20块。
又卖了个编织手链,人家支付宝转我30。 我就记:“3月7号,卖手链,支付宝,+30”。
去寄快递,花了12块。 我又记:“3月8号,付快递费,现金,-12”。
基本上,我就这么一笔一笔地往下记。每一笔就是一个动作,要么是收钱了,要么是花钱了。我根本不去管啥“资产增加”、“负债减少”那些玩意儿,我只关心我的钱是多了还是少了。
就这么简单,纯粹是记录现金(包括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里的钱)的增减。
月底了咋看?
也简单。我就把本子上所有前面带“+”号的数字加起来,这就是总共收了多少钱。再把所有带“-”号的数字加起来(就加数字本身,不管那个负号),这就是总共花了多少钱。
俩数一减,就知道这段时间是赚了还是亏了,大概赚了多少或者亏了多少。比如上面那几笔:(+50) + (+30) = +80; (-20) + (-12) = -32。 那就是 80 - 32 = 48。,毛估估多了48块钱。
这种记法肯定不准,比如我买了材料,材料本身也算东西,但这个账里就只记了花钱,没记材料增加。卖东西也是,只记了收钱,没记东西减少。
但对我那时候那个情况来说,够用了! 我就想知道个大概的现金流水,看钱是不是越搞越少,这个方法查起来特别快,记起来也最省事。一手交钱(或者手机支付),一手拿本子记一笔,完事儿。
这就是我当时用“单式记账法”的整个过程,糙是糙了点,但确实帮我管了账,挺实用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