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手头几家公司的报表,想看看它们的赚钱能力到底怎么样,老听人说什么“息税前利润率”,听着挺专业的,就想着自己动手算算看到底是咋回事。
我也就是上网随便搜了搜,看了一堆解释,有的说这个,有的说那个,公式也给了好几个,看得我有点懵。说什么“利润总额加利息再除以营收”,又看到说“净利润加利息加所得税”,感觉都对,又好像有点不一样。光看公式不行,还得知道这数都从哪儿来。
动手找数据
我就找了家公司的年度财报,主要是看那个利润表。这玩意儿是关键,大部分要的数据都在里面。
我先找几个关键的数字:
- 营业收入:这个一般在利润表最上面,就是公司一年到头卖东西、提供服务挣回来的总钱数。有时候也叫“主营业务收入”什么的,反正就是最大的那个收入数。
- 净利润:这个在利润表最底下,就是公司忙活一年,交完税真正剩下的钱。
- 所得税费用:这个一般在利润总额下面,净利润上面,就是公司要交给国家的税。
- 利息支出:这个稍微麻烦点,有时候它会藏在“财务费用”里面。得仔细看看财务费用的明细,找出付出去的利息是多少。有些报表会单独列出来,那就方便多了。
把这几个数抄下来,基本上准备工作就差不多了。
具体怎么算
数据找齐了,接下来就是算。我试了那个比较常见的算法,就是先把“息税前利润”(他们老说EBIT)算出来。
第一步:算息税前利润 (EBIT)
这个简单,就是把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还有那个利息支出加起来。
息税前利润 = 净利润 + 所得税费用 + 利息支出
这么一加,得出来的数,想想也对,就是把税和利息还没扣之前的那个利润给还原回来了。这个数能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挣钱的本事,不管它借了多少钱、税交了多少。
第二步:算息税前利润率
有了“息税前利润”,就好办了。直接用这个数去除以之前找到的“营业收入”。
息税前利润率 = (息税前利润 ÷ 营业收入) × 100%
比如算出来息税前利润是1000万,营业收入是1个亿,那息税前利润率就是 (1000万 / 1亿) × 100% = 10%。
就这么简单两步,我就把这个率给算出来了。看着挺唬人的名字,自己动手一算,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算完后的感觉
捣鼓明白了之后,感觉这个指标确实有点用。它可以帮你扒掉利息和税收这两层外衣,直接看看公司靠经营活动本身赚钱的能力强不强。比较不同公司,或者看同一家公司历年的变化,用这个指标挺直观的。
这回自己动手算息税前利润率的过程还挺顺利的。关键就是找到那几个关键数字,然后套进公式里算一下就行了。没啥特别神秘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