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聊聊那个“有效市场假说”。这玩意儿当初我刚接触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听着挺玄乎的。
初识与折腾
最早,我跟大部分人一样,觉得投资嘛就得下功夫研究。天天抱着财报啃,看各种新闻,分析公司基本面,感觉自己跟个侦探似的,想找出别人没发现的“价值洼地”。那时候真是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每天盯着屏幕,脑子里全是数据和图表。
后来有一次,偶然看到有人提这个“有效市场假说”,说啥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想靠分析找超额收益?难!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扯淡!这不是说我之前那些功夫都白费了吗?心里挺不服气的。
不服归不服,这东西就像根刺,扎在我心里了。我就开始琢磨,真的是这样吗?市场真有那么“有效”?
动手试试看
光想没用,我这人就喜欢动手试试。我决定做个小小的对比实践。
- 一边,我还跟以前一样,选几只我觉得 undervalued 的股票,继续深入分析,该买买。
- 另一边,我拿出另一部分资金,就按那个“有效市场”的思路来。啥意思?就是我不去精挑细选了,我直接买了个跟踪大盘指数的基金。想法很简单:既然市场是有效的,那我干脆就跟着市场走呗,赚个平均收益得了。
这个过程持续了挺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一年多。期间我刻意不去过多干预那个指数基金的账户,就让它自己跑。而我自己精选的那些股票,还是老样子,天天看,时时分析,有风吹草动就紧张得不行。
观察与记录
实践期间,我一边操作一边观察记录。
我发现,很多时候,当我费老大劲分析完一个“利好”或者“利空”消息,觉得市场会大涨或大跌时,股价要么纹丝不动,要么早就提前反应了。比如某个公司发了个超预期的财报,等我看到消息再去操作,股价早已经涨上去了,根本没给我留下多少空间。反过来也一样。
这就让我有点傻眼了。好像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动作比我快得多,信息传递和反应的速度,远超我个人的分析能力。
我还注意到,我精心挑选的那些股票,组合起来的收益波动很大。有时候确实跑赢大盘,但有时候又跌得更惨。一年多下来,拉通一看,扣除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那个组合并没有比傻瓜式定投的指数基金好多少,甚至有时候还不如。
的体会
这回实践记录下来,给我的触动挺大的。不是说基本面分析完全没用,而是想持续稳定地靠它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真的太难了。
那个“有效市场假说”,虽然听起来有点让人泄气,但从我自己的实践来看,它确实点醒了我。市场上聪明的、努力的人太多了,信息传播又快,想单枪匹马靠分析能力长期占便宜,几乎不可能。
所以后来,我的投资策略也慢慢调整了。我不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试图“打败市场”上,而是分出一大部分资金,就老老实实地跟着市场走,买些低成本的指数基金。省心,省力,长期看收益也未必差。
我还是会关注市场,也会对感兴趣的公司做些研究,但心态完全不一样了。更多是出于兴趣和理解,而不是抱着能挖到绝世金矿的想法。
总的来说,这个“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践过程,让我对市场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自己的投资变得更平和、更现实了。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