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当初考那个会计职称,真是折腾了好一阵子。一开始觉得自学应该就行,自己买了挺厚一摞书,什么教材、辅导书,堆得跟小山似的。下定决心要好好看,结果?翻了几页就头大,那些条条框框绕来绕去的,看得我眼冒金星。
自己啃了大概一个月,效果是真的不咋地,感觉跟没看一样,做练习题也是错得一塌糊涂。那段时间,心里挺没底的,就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刚好有同事提了一句,说他之前是报了个辅导班过的。我这心里就活络起来了,想着是不是也该找个外力帮帮忙。
找路子和试听阶段
然后我就开始打听了。先是在网上搜了搜,信息那叫一个多,看得眼花缭乱,各种机构吹得天花乱坠。有点懵,不知道哪个靠谱。后来我就学聪明了点,不光看广告,主要是去找那种能试听的。
我前前后后试听了好几个老师的课。有的老师讲得比较刻板,照本宣科,听得我直打瞌睡;有的,讲得挺热闹,但是感觉抓不住重点,听完好像啥也没记住。找到一个老师,感觉讲课风格比较对我胃口,能把复杂的东西说明白,而且带点幽默感,听起来不累。就是那种,他讲的东西你能听进去,感觉思路能跟着他走。
- 听他讲课,感觉逻辑很清楚。
- 举的例子也比较贴合实际,容易懂。
- 关键是,感觉他知道考试重点在哪儿,不是瞎讲。
试听完了之后,心里大概就有数了。就选了那个感觉最合适的老师的课,报了名,把资料什么的都弄齐全了。心想,这回有人带着走了,应该能靠谱点。
跟着学和刷题的日子
接下来就是正式进入学习状态了。基本上每天下班回来,吃完饭就得赶紧打开电脑听课。周末更是大块时间都扑在上面。过程嘛挺枯燥的,也挺累。
我的方法比较笨:
是跟着老师的进度听课。老师讲到哪儿,我就听到哪儿,重要的点赶紧拿笔记下来。有时候一遍听不懂,就倒回去反复听,直到搞明白为止。这点比自己看书强多了,有人讲解确实能省不少弯路。
然后就是做题。光听不练肯定不行。每学完一个章节,就把配套的练习题做一遍。刚开始错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有时候一道题能琢磨半天。错了不怕,关键是得知道错在哪儿。我就把错题都整理出来,反复看,对照着老师讲的知识点再理解。
特别是有些硬骨头,比如一些会计准则的应用,还有税法的一些计算,真的是挺折磨人的。有时候晚上做题做到十一二点,脑子都成浆糊了。但没办法,为了考试,只能硬着头皮上。
考前冲刺和3
到了快考试那段时间,就开始疯狂复习和刷模拟题了。把之前的笔记、错题本翻来覆去地看。做模拟卷主要是为了找感觉,熟悉考试的节奏和题型。每次做完都认真对答案,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再针对性地去巩固。
那段时间压力是真的大,感觉脑子里塞满了东西,生怕考试时候忘了。不过经过前面那么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和练习,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底气的,至少不像一开始那么慌了。
考试结果出来,总算是过了。拿到证的那一刻,真是长舒一口气,觉得之前的辛苦都没白费。回想整个过程,找个靠谱的辅导确实帮了我大忙,特别是那个选对的老师,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学起来也更有方向感和信心。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最终还是得自己下功夫去学、去练才行。这就是我当初考会计职称的整个经历了,希望能给同样在路上的朋友一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