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平时咋跟那些会计凭证打交道的。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但真是我们财务工作的基础,马虎不得。
每天一上班,桌子上通常就堆着一摞单子等着我处理,有报销的,有付款的,各种各样。我得先把它们大概分分类,哪些是着急付钱的,哪些是内部报销的。
拿到手第一步,就是审。 这可是个细致活儿。我通常会按下面这几步来:
- 看完整不完整: 这张原始凭证(就是发票、收据这些)日期写了没?金额大小写对得上不?是干啥用的(摘要)说清楚了没?经手人、证明人、领导签字批了没?公章或者财务章盖了没?缺一样都得打回去让人补。
- 看合不合规矩: 发票是不是真的?现在电子发票多了,还得网上查一下。符不符合公司报销的制度?比如,有的费用是不是超标了?抬头对不对?这些都得把关。
- 看数字准不准: 有些单子带明细的,或者好几张票贴一块儿的,我就得拿计算器自己再加一遍,确保总数没错。有时候他们自己算错了,咱就得给指出来。
- 看合理不合理: 这笔钱花得有没有道理?比如说,部门聚餐,发票开成了买电脑配件,这就不对了。摘要写得不清不楚,就写个“费用”,我肯定得问明白了才行。
审完了原始凭证,就该做记账凭证了。 这步也挺关键。
我得根据那笔业务的性质,判断它应该记到哪个会计科目里去。借方是贷方是金额是多少,这得弄准确。然后就在空白的记账凭证上,把凭证号(按顺序编)、日期、摘要(根据原始凭证来,但要简洁明了)、科目、金额这些信息,一项一项填上去。
最重要的一步,是把刚才审核通过的那些原始凭证,整整齐齐地粘在记账凭证后面。 不能丢,也不能漏。还得在记账凭证上写清楚后面附了多少张原始凭证。这个数字必须对得上,不然以后查账就麻烦了。
做完一张记账凭证,我自己会再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一下有没有填错、算错的地方。有时候我们这儿还有复核岗,就是另一个人再审一遍,双重保险嘛
一步,就是整理归档了。 做好的记账凭证,连同后面附着的原始凭证,按照编号排好顺序,然后用装订机打孔,穿上线或者用专门的夹子固定一本一本地装订成册。放进凭证盒里,写上月份、编号,存到档案柜里去。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每天都在重复。看着挺枯燥,就是不停地看单子、算数字、贴票子、写凭证。但这活儿,真是特别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一张凭证都关系到公司账目的准确性,也关系到符不符合规定,责任还是挺重的。干久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拿到一张票,眼睛一扫就知道该看哪些地方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